今年以來,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3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明顯轉弱,一些重點地區更為突出,物流不暢,部分行業和企業困難加劇,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繼續做好穩經濟各項重點工作,進一步暢通大動脈和微循環,打通物流和產業上下游銜接堵點,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近期,《NEW財金》陸續推出“穩經濟穩市場促發展”系列內容,以饗讀者。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強,區域經濟才會強!弊阅瓿跻詠恚芡獠凯h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等影響,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困經營困難加劇,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針對中小微企業,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各類政策“服務包”,聚焦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為企業減負紓困送去“及時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已陸續出臺包括減稅降費、穩企擴崗、融資促進等各類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17個、地方層面出臺52個。5月18日,國新辦在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銀保監會、國家統計局等有關負責人針對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舉措進行了詳細解答。
01
出“硬招”:部署“十條”扶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都明顯增加,中小企業以及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出現了一些經營困難,中小企業普遍反映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難以正常生產經營。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著力助企紓困,幫助渡過難關。針對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又印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各地要積極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等10項措施,助力實現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在原有紓困舉措進一步延續執行的同時,從多個維度又提出了一些實招和硬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廣度和深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在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新一輪疫情對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但我們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她表示,當前,將突出做好“1+4+1”系列重點工作。其中包括:“1”是落實落細助企紓困一系列舉措!度舾纱胧罚⿵亩喾矫嫣岢隽艘幌盗芯唧w措施,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4”是要深入開展好四項行動計劃,包括組織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啟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持續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1”是要健全一個體系,即加快構建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其中,《若干措施》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10條具體舉措:
一是在加大資金支持方面,推動各地積極設立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專項資金,對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貸款貼息和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二是在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方面,明確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匯率避險服務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專項行動。
三是在推動降成本和擴需求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推動產業鏈關鍵節點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鼓勵開展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大力開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試點示范,最重要的是努力擴大市場需求。
四是在加強服務保障方面,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以及“一起益企”服務行動,健全完善政策服務數字化平臺,開展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推動政策落地生效,因為“政策千萬條,落地第一條”。
02
強保障:金融幫扶中小企業渡難關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眼前難關,更需要金融有力的支持。在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在例行吹風會上針對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提出了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擴增量,保持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支持。指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引導國家融資擔;、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覆蓋面,更好發揮增信擔保作用。加強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3.5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速21.6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6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3577.25萬戶,同比增加781.24萬戶。
二是穩存量,緩解困難企業的貸款周轉難題。為了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銀行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為了激發銀行動力,同時保護企業征信記錄,此次出臺了一項重要的配套政策,對2022年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級行政區域內的困難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如果辦理貸款展期和調整還款安排,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免收罰息。
三是強保障,幫助市場主體更好應對風險。支持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比如遠期結售匯業務,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針對性降低短期險費率,優化理賠條件,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特征和保險需求,豐富保險產品供給,例如,為企業因疫情原因停工停產造成的財產損失、營業中斷造成的利潤損失等提供保險保障,積極發展貨物運輸保險、道路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等,為物流業提供風險保障。
03
化解痛點: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啟動
當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是許多中小企業心中的痛點。據徐曉蘭介紹,2022年將在全國范圍開展組織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集中化解拖欠,嚴防新增拖欠,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情況排查,集中力量化解。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工程、貨物、服務所形成的賬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區、各部門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臺賬,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對于無分歧欠款,要發現一起清償一起,如果確有還款困難的,6月底前必須要提出明確的還款計劃和還款方式。對于有分歧欠款,要推動協商解決或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工信部組織有關法律機構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壓實主體責任。本次專項行動設立了協調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落實。壓實地方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各省對本地區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要負總責,明確具體措施、時間節點,限期辦結。
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強化約束懲戒。建立拖欠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大型企業、大型上市公司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賬款情況的信息披露,做好商業匯票逾期信息披露工作。今年,國務院大督查、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將對各地方防范和化解拖欠工作情況做重點督查。強化考核與監督,嚴格落實壓縮非剛性支出等限制措施,加大對相關責任主體及責任人的問責和懲處力度。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
四是加強源頭處理、健全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條例》,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和政府投資資金預算管理,對于沒有落實資金來源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嚴禁未批先建,嚴禁政府投資項目以各種方式要求企業墊資建設。研究完善工程款支付擔保相關政策。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配套制度建設。
五是加強融資支持、強化對企服務。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發揮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作用,通過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進一步流轉盤活應收賬款。通過“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等,組織各地和有關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維權等服務,幫助其加強合同管理,防范應收賬款逾期等風險,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