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銀行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北京銀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和監管機構工作要求,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全力推進戰略轉型,積極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實現了規模、效益、質量、品牌的均衡、穩健、高質量發展,向廣大投資者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
堅持以穩健經營融入新發展格局,資產規模和經營績效穩中向好。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資產總額3.06萬億元,同比增長5.48%;營業收入662.75億元,同比增長3.07%;實現歸母凈利潤222.26億元,同比增長3.45%,經營績效繼續保持上市銀行較好水平;北京銀行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近3年現金分紅比率均超過30%,持續為股東創造穩定收益。2021年,北京銀行品牌價值達654億元,一級資本在全球千家大銀行位居第62位,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納入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業績和品牌都實現了新的提升。2022年一季度,北京銀行延續良好發展勢頭,資產總額3.1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5%;實現歸母凈利潤73.53億元,同比增長6.60%,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堅持以零售轉型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深化零售轉型全面提速。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零售資金量(AUM)余額8844.7億元,增量突破1000億元,創近三年最高水平;零售儲蓄存款規模4419.4億元,較年初增長13.4%,增量貢獻達84.9%。存款成本較年初下降11BP,活期儲蓄占比提升2.3個百分點。零售貸款規模5853.9億元,較年初增長15.9%,個人貸款中經營貸和消費貸增量占比達72.1%,同比大幅提升38.2個百分點。零售客戶數突破2500萬戶,達到2565.8萬戶,較年初增長207.9萬戶,實現近三年來最高增速。打造“開放、品質、高效”的財富管理產品平臺,理財業務順利完成凈值化轉型;公募基金保有量、中收同比增幅達109%、137%,標準化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56%;代銷保險規模增長94%,手續費收入增長81%。“移動優先”戰略深入落實,手機銀行客戶達1132萬戶,全年新增超過200萬戶。2022年一季度,北京銀行零售業務實現良好開局,AUM同比增長超過1200億元,達到9231億元,代銷保險、優質私募基金規模較年初增長16.3%和35%。
堅持以“客戶倍增”推動公司業務做優做強,機構業務“護城河”更加穩固。2021年,北京銀行深入推進對公客戶倍增計劃,持續優化客戶分層分類管理模式,對公有效客戶數17.6萬戶,較年初增長4萬戶,延續快速增長勢頭。本行本外幣公司存款規模12467億元,本外幣公司貸款余額9783億元。大力開拓結算型客戶,促進結算資金沉淀,加強銀企總部對接營銷合作,實現公司客戶“增量提質”。提高政務服務供給能力,上線北京市財政非稅電子化系統,北京市首家上線國庫集中支付一體化系統,為財政預算單位提供標準化政務服務;北京市首家開通手機銀行進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費查詢繳費。加速構建交易銀行生態體系,優化企業網銀8.0,網銀覆蓋率持續提升;上線企業手機銀行4.0、企業微信銀行,升級銀企戶聯、銀企慧聯,三位一體的門戶渠道生態圈建設邁出堅實一步。積極推進本外幣產品線上化,建設跨境電商收款平臺,布局全國版和地方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出對公數字人民幣錢包服務,服務冬奧場景,滿足客戶兌換和存入需求。持續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接全國性供應鏈平臺。投行業務加快創新轉型發展,業務規模穩步提升,通過券商、租賃、保險等市場化機構開展撮合交易規模218.5億元,同比增長539%;并購貸款簽約數量同比增長55%。
堅持以深耕普惠小微擦亮初心使命,科創、文化、綠色金融特色持續彰顯。2021年,北京銀行不斷強化普惠戰略定位,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261億元,較年初增長332億元,同比增速35.7%,增量增速創近三年新高。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3.8萬戶,較年初增11.5萬戶;小微特色支行59家,較2020年增加3家。圍繞科創、文化、綠色三大品牌,持續加大資源傾斜投入力度。成立總行科技創新金融中心,揭牌前門文創支行,雍和文創專營支行升級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雍和文創支行”。推出“文信貸”“文化英才貸”“電影+”版權質押貸等文化金融新產品。拓展銀政合作,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發布“漫步北京及網紅打卡地金融支持計劃”;與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共同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系列活動。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發布“綠融+”綠色金融品牌;成立北京地區首家以“綠色”命名的支行。落地“雙碳”背景下北京市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業務、銀行間市場全國首單“碳中和”小微金融債券、全國首單供應鏈綠色資產支持票據,助力全國首批、北京市首筆公募REITs——“首鋼綠能”項目成功募集。截至2021年末,全行科創金融貸款余額1607.5億元,戶數7150戶;文化金融貸款余額634.2億元,戶數3278戶;綠色貸款余額477.4億元,較年初增長215.2億元,同比增速82.1%,其中清潔能源產業貸款同比增速104.7%,增速位居主要銀行前列。
堅持以服務實體助推金融市場業務提質增效,輕資本業務快速發展,業務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北京銀行金融市場管理業務規模2.42萬億元,貨幣市場交易量39.93萬億元,全國市場占比3.43%,處于市場第一梯隊,創利同比增長7.16%,優質客戶規模較年初增長34%。積極服務實體經濟,落地全國首筆科創轉貸款,參與全國首批外幣同業存單發行、投資業務,進一步豐富外幣投資渠道,優化外幣資產負債結構。獲得銀行間外匯市場遠掉期嘗試做市商等業務參與資質。黃金租借新發生業務規模同比增長25.1%,代購實物貴金屬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25.7%。構建總分兩級托管運營模式,北京、天津托管運營分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實現運營操作集中、業務集約化專業化;年末公募基金托管規模1482億元,較年初增長993億元,增幅203%,增速居上市銀行首位;公募基金占比由4%提升至13%,托管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堅持以底線思維應對風險挑戰,數字化風控能力顯著提升,資產質量和風險抵御能力持續改善。2021年,北京銀行聚焦重點領域,強化過程管理提升預控質效。落實重點客戶定期監測并就重點業務開展多次排查,全力壓降退出大額潛在風險。開展“一行一策”差異化檢查與重點領域專項自查,對重點分行實施派駐督導。建立履約監測及風險報告機制,強化風險摸排化解,全力提升潛在風險預防預控能力,嚴控不良新增。加強數字風控體系建設,推進“京行E警通”功能完善,優化貸后系統管理流程,利用系統提升數據應用能力,多維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結合不良貸款風險特點做好處置方式的排列組合和綜合運用,發揮好不同處置方式的差異化優勢,實現最優處置效果。截至2021年末,全行不良貸款率1.44%,較年初下降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10.22%,撥貸比3.03%。伴隨增量風險有效遏制、存量風險加速出清,北京銀行資產質量呈現出穩中加固、長期向好的積極態勢,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中繼續保持了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
堅持以數字化轉型為統領,科技投入占營收比重提升至3.5%,“211工程”呈現出多點突破、次第開花的生動局面。2021年,北京銀行以“211工程”統籌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群建設,在頂層設計指導下著力構建起具有北京銀行特色、支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級業務架構體系,持續夯實科技實力、優化業務流程、提升運營能力、強化風險控制、豐富場景生態,向“數字京行”的發展愿景加速邁進。提升數字創新能力,打造“順天”平臺、“云旗”平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底座;研發“京Lake”數據湖、“京智大腦”等關鍵基礎設施;發布“數字人”多模態交互系統,科技對業務賦能作用持續彰顯。加強手機銀行APP建設,客戶活躍水平持續提升,MAU超400萬戶,同比提升74%。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中科院自動化所開展戰略合作,加入“長安鏈”生態聯盟,持續推進對新技術、新領域、新生態、新場景的研究和探索,進一步積蓄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勢能。
堅持以“人民至上”為首要準則,完善責任治理體系,擔當優秀企業公民。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項目貸款余額335億元,“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貸款余額221億元;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162億元,辦理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4769筆,累計272.7億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綠色貸款余額477.4億元,同比增長82.1%。2021年,北京銀行積極推進民生建設,“校園繳費”累計接入中小學校81家,“智慧醫保2.0”覆蓋超700萬參保客戶,工會互助服務卡累計發卡582萬張;助力鄉村振興,打造“萬院計劃”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合作發行鄉村振興票據4.1億元;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公益事業,對外捐款和贊助超9800萬元,志愿者達2000余人,志愿活動時長超過2700小時。
面向未來,北京銀行將繼續緊密圍繞國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戰略部署,堅持“真誠所以信賴”的服務理念,秉承“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收益、為員工創造未來、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業使命,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奮發有為,轉型發展,努力打造服務領先、經營穩健、價值卓越、高質量發展的百年銀行,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