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將在北京舉行。峰會聚焦新發展階段資產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邀請業界領袖與知名學者,討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背景與當前復雜宏觀環境下,資產管理行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出席會議并致辭。尚福林表示,整體上看,資管行業已經走向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各項改革目標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與此同時,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體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資管新規過渡期以后,資管行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尚福林稱,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三重壓力疊加,理財、信托轉型的任務仍然艱巨。現有資管產品還難以充分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投資者對凈值化理財產品的認知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化。
與此同時,就資管行業的發展,尚福林提出四點看法:
一是苦練內功,加強資管機構的轉型。市場上機構重銷售、輕管理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銀行理財業務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前,主要是依靠投資、非標等類信貸和資產池的運作方式開展業務。員工靠賣產品完成業績指標,培育成熟的財富管理市場,機構要著力練好內功,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賦能。資管機構要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加強專業化投研能力建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堅定轉型方向,優化資管產品的供給。以理財產品為例,以前所謂的保本理財多是建立在期限錯配、投資非標、隱形剛兌的基礎上,看起來收益比較高,但實際上是抬升了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資管新規規范下,產品的估值方法和信息披露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調整。要堅決打破剛兌的方向,加強產品的信息披露,豐富產品體系。
三是革新投資理念,不斷深化投資者教育。開展投資者教育是推進資管行業發展的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對于促進財富管理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是培育良好的市場生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與經濟共生共融。金融產品的利潤收益最終是來自于實體部門,同樣,資管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外部市場的環境,資管行業不能脫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
一方面,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視加強ESG責任投資,加大對可持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面鄉村振興等領域和行業的投資與支持,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匯集中長期資金,靈活配置資產,穿越周期波動的功能作用,承接居民財富管理資產的配置需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