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是一切工作的基石。興業銀行(601166)三明分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以黨建引領業務,以創新推動發展,充分發揮金融生力軍作用,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助力三明林改、醫改、鄉村振興、民生服務,助推三明經濟高質量發展,譜寫金融服務新篇章。
2021年,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民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貸款分別較年初新增8.76億元、3.82億元、12.07億元,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輸血供氧力度;為98家企業發放紓困貸款5.59億元,投放全市第二,有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批復技改貼息貸款4.7億元,排名全市第一,有效緩解技改企業融資難題。綠色融資余額36.86億元,較年初增長84%;綠色貸款余額26.44億元,較年初增長124.78%,有力助推我市綠色產業發展。
致力先試先行 助力三明林改
三明處處綠水青山,林業資源豐富,是全國林改的先行區。轄內從事林木生產經營工作的林農眾多,林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列。由于大部分集體商品林的林權擁有者為中小微企業和林農,他們往往自有資金不足,而林地建設一次性資金投入大、林木生產周期長,迫切需要中長期信貸資金的支持。以前,銀行能夠提供的林權抵押貸款往往期限較短(一般不超3年),且要求到期一次還本,當地林業產業發展普遍面臨較大的資金瓶頸。
面對困境,興業銀行三明分行積極探索,先試先行,及時設計推出了針對林農信貸資金需求的林權按揭貸款,其中個人林權按揭貸款單筆最高金額600萬元,期限最長可達30年;公司林權按揭貸款金額根據林業企業實際情況劃定,上不封頂,最長期限可達15年。截至今年1月末,這項業務已累計發放53筆,金額5.59億元。
改革無止境。為解決生態保護投入大、生態資源轉化率較低等問題,撬動山林“沉睡”資本,發揮林改策源地優勢,三明市重點推進林票制度改革。興業銀行三明分行積極圍繞林業改革,不斷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因地制宜推出林票質押貸,實現資源變資產的轉換,利用金融資源配置引導實體經濟綠色發展。2021年4月落地全國首筆林票質押貸款。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林業碳匯是林業生態產品價值的主要體現,林業碳匯開發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助力“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如何通過創新碳金融產品,促進生態資源價值轉化?作為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入駐三明以來,始終踐行綠色金融發展理念,持續完善綠色金融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加大綠色金融創新步伐,助力三明林改再出發。
2021年4月12日,興業銀行三明分行首筆林業碳匯開發貸款落地沙縣,向沙縣國有林場成功發放貸款200萬元,用于林業碳匯開發與管理;2021年5月18日,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和沙縣夏茂鎮俞邦村兩地同步發行,該行與福建金森(002679)碳匯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全國首單三明林業碳票授信額度500萬元;緊接著,該行與將樂國有林場簽署購買協議,向將樂國有林場購買林業碳票2000噸,用行動支持節能降碳、倡導綠色生活,成為全國首家購買林業碳票的金融機構。
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是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重點。三明市國家儲備林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73億元,擬建設儲備林總規模200萬畝,項目建設期8年、運營期限40年。秉承大項目、大支持,該行于2021年9月給予批復項目貸款金額56億元,占項目總投入的四分之三,有力支持儲備林建設。“該筆項目的成功批復,開啟全國首家股份制銀行支持儲備林項目的先河,興業銀行三明分行用務實舉措踐行‘兩山’理念、助力‘雙碳’戰略、擦亮‘綠色銀行’名片。”該行有關項目負責人介紹。
如今,興業銀行三明分行已構建起具有區域特色的“青山綠水貸”產品體系。其中,環境權益貸和林票質押貸入選三明市綠色金融改革十大創新成果。國家電網電e金服電力綠色貸入選福建省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首批可復制創新成果。
開辟綠色通道 發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發展產業,園區是主陣地。
省級經濟開發區——尤溪經濟開發區城南園重點發展輕紡高新產業和高端裝備產業。由于園區目前尚未實現集中供熱,已經入駐的用熱企業主要通過自備鍋爐來滿足熱負荷需求,要解決由此產生的污染問題,集中供熱是唯一出路。
興業銀行三明分行著眼城南園綠色高質量發展,既“融智”,又“融資”,通過技改貸、工業廠房貸款、傳統信貸等方式支持園區熱電聯產項目及入園企業。園區內的福建富瑞熱電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就是興業銀行與福建省工信廳、省內各級財政部門聯合推出的技改融資項目。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把這個項目當作重點扶持對象,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在審批時效及擔保方式上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審批金額1.6億元,目前已放款9000萬元,前三年利率僅2.9%。
城南園主要負責人介紹,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相對于傳統的分散供熱鍋爐,能源利用效率高,可節約大量煤炭資源。“產生的煙氣經集中處理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為降低,有力推動了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項目的成功落地,有效推進了城南園用熱企業的入園進度。據統計,目前已入園在建的用熱紡織染整企業達7家,投產后預計可帶動城鄉就業2000多人。截至目前,興業銀行三明分行已金融支持園區企業7家,審批金額9.35億元。
沙縣小吃名聲在外,是不折不扣的富民特色產業。沙縣區俞邦村更是被譽為“沙縣小吃第一村”。興業銀行三明分行因地制宜,積極入駐俞邦村為當地的小吃業主推廣并辦理小吃貸。借力特設的綠色審批通道,短短幾天,小吃業主們就能領到低息小吃貸款,輕松助力沙縣小吃再出發。“興業銀行的小吃貸利率低,且隨借隨還真的很方便!”獲貸客戶樂學源滿意地說。
與此同時,該行還推出了光伏貸、竹農貸、菌農貸等特色產品。當前,正在全力推進光伏發電整縣試點,落地了三明市首筆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貸款756萬元,期限15年。截至2022年2月,該行已為農戶、個體商戶辦理菌農貸、光伏貸、小吃貸、竹農貸等鄉村振興貸款141筆,授信金額2667.06萬元。
依托科技賦能 聚力三明醫改
三明醫改備受各界關注,走在全國前列。
興業銀行三明分行一直致力于將互聯、共享、共贏的“互聯網+”精神融入到“三醫”領域的產品設計中,全力協同三明市衛健委探索“互聯網+醫療+金融 ”服務新模式。聯合三明各醫院,通過推廣銀醫通、窗口掃碼、腕帶付、掌上醫院和統一支付平臺等智慧醫療移動支付產品,推進各級醫聯體“智慧醫院”的信息化建設。
去年10月,與三明市衛健委合作,共同開展電子健康卡“多碼融合”項目,依托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預交金通用平臺,建立新型的診療結算模式,實現“一碼通用”就診,為“健康三明”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項目的上線解決了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群眾就醫堵等問題,市民只需申領電子健康碼,即可憑碼實現線上建檔、診療、手機結算、檢查、檢驗、取藥、取報告單等無卡就診的就醫流程,享受一碼通行的便捷就醫體驗。把醫保卡、就診卡放進手機里,再也不用重復辦卡,省時又省心。目前,“多碼融合”已在全市12家總醫院上線,有效助力深化三明醫改。
搭建智慧平臺 傾力服務民生
民生服務是普惠金融的重中之重。讓所有群體都能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務,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情系民生,同心同行。
去年以來,該行緊跟總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戰略部署,積極探索加速各項業務線上化、數字化,加快科技賦能場景,場景賦能業務。目前,已搭建多個“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的服務平臺,“智慧校園”“智慧公交”“智慧就業”等場景生態圈項目,多場景推進智慧民生工程建設。
就業是民生之本。興業銀行三明分行利用三明市社保卡發卡銀行的領先優勢,深化與三明市勞動就業中心的合作,共同推動“智慧就業”便民服務+社保卡數字化應用在全市運行,打造“一機在手就業服務全實現”便民服務新模式。
在此基礎上,去年7月,該行與三明市勞動就業中心、福建省聯社三明辦事處簽署二期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合力在“三明市就業和人才公共服務”微信公眾號上進一步開發就業補貼,實現失業補助金、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申領功能,以及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的業務辦理功能,切實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一站式公共就業服務。與此同時,該行不斷加強政企合作,將機關保、企業保通過該行直發系統進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近年來,興業銀行三明分行開展銀校聯動,深耕“智慧校園”場景,圍繞“金融+科技+教育”積極開展銀校聯動合作,結合地方實際,探索校園金融服務潛力,為廣大師生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校園金融服務環境,備受好評。
三明學院是三明地區最高學府。該行積極響應學校需求,為學校、學生及教師提供繳費服務綜合管理平臺,上線該行云平臺線上繳費、食堂掃碼付、銀企直連等產品,打造數字化校園,讓師生全方位感受到數字化時代帶來的便捷。
同時,興行銀行三明分行專為三明職教園建設了校園一卡通系統,老師的工資、學生的繳費、退費、校內的食堂、超市、圖書館均通過該行開立的興業卡作為一卡通使用介質,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卡便捷的服務體驗。
篤行不怠啟新程,奮楫揚帆向未來。興業銀行三明分行正持續加大綠色金融改革推進力度,為三明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我們將繼續發揮綠色金融機制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作用,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助力我市產業綠色發展,樹牢擦亮綠色銀行品牌。爭取到2025年,分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及客戶數實現‘百億千戶’的目標。”對于更好地服務三明加快發展,興業銀行三明分行行長羅敦穎信心滿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