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文才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上表示,2022 年,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蘇勢頭,但仍面臨疫情反復、政策分化、風險外溢、供應鏈修復遲緩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給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
“考慮到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和2021年經濟總量高基數影響,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聯合國、世界銀行、IMF、經合組織都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張文才稱。
為有效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金融業需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張文才看來,需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激發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信心,推進效率提升、結構優化,以及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助力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
一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構,金融業要致力于拓寬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降低資源配置的成本,助企紓困階段性任務完成后,重點針對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的多元化、數字化融資需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供更加精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降低經營成本并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行。
二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后疫情時代,金融應更加關注貧富差距和弱勢群體,將資金更多配置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000061)的保障供給,以及公共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保障。此外,金融業應聚焦綠色發展,加快綠色金融標準的統一,加強綠色金融產品研發,積極踐行ESG投資原則,逐步實現自身運營和客戶投融資的降碳減排目標。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
三是深度融合數字技術。金融業應把握數字化轉型的機遇,發揮數字與產業融合的粘合劑作用,實現產業和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要推動產品服務智能化,將先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產品服務深度融合,打造新場景、推廣新應用,為用戶提供智能管家、理財、風控等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數字化需求。
張文才表示,作為中國唯一、全球最大的農業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將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到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全力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引入國際資源支持中國“三農”發展,支持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對外合作,為積極推動中國 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全球減貧事業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