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丁琬瓔
后疫情時代,隨著宏觀經濟逐漸回暖,上市銀行業績也明顯得到改善。
蘇州銀行(002966.SZ)10月29日晚間公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無論是資產規模、盈利能力,還是經營質量和效率方面均有不錯的提升。
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增加14.44%至4440.87億元,其中吸收存款較年初增加9.16%至2730.28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較年初增加9.8%至1987.68億元。
截至9月底,該行不良貸款率1.17%,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410.43%,較年初提升118.69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向好的同時,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42%,一級資本充足率10.46%,資本充足率13.14%,均滿足監管要求。
經營穩步提升,資產質量向好
蘇州銀行成立于2010年9月,于201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蘇州的城商行。
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核心地帶,蘇州銀行(002966,股吧)延續上半年的良好態勢,營收80.95億元,同比增幅2.25%;歸母凈利潤24.62億元,同比增幅17.12%。
三季度末,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81億元,同比增長1.59億元,增幅高達21.96%。與此同時,利息凈收入56.9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29%,穩中微升。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9月底,該行不良貸款率1.17%,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410.43%,較年初提升118.69個百分點,貸款質量持續優化,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該行撥貸比4.8%,較年初提升0.78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68.13%,流動性覆蓋率148.07%。另外,該行正常類貸款占比較年初提高0.52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較年初下降0.31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蘇州銀行2021年三季報
蘇州銀行資產質量持續保持在穩定水平,各項指標符合監管要求,處于穩健合理水平,這離不開集團對風險的政策和策略。
據了解,在明確風險偏好和風險管理總目標的前提下,蘇州銀行差異化制定各業務條線風險政策和策略,形成風險為先的集團共識。通過實施全面風險管控工作,該行持續優化整體貸款質量,增強風險抵補能力,完善風險處置方式。
服務地方經濟,探索綠色金融
堅持服務地方經濟、中小企業、城鎮居民的市場定位是城商行轉型發展的基石。
綠色金融方面,蘇州銀行發揮行業專長,形成“綠色鄉村”“綠色智造”“綠色消費”的一、二、三產業綠色金融全面品牌序列,建立覆蓋綠色信貸、綠色直接融資、碳金融的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通過綠色金融債、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公司債以及綠色租賃等多種方式深拓綠色金融,為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蘇州”跑好金融“接力棒”。
科創金融方面,蘇州銀行借力銀政聯動,圍繞蘇州市今年新兩化工作,將更多區域惠企政策納入“平臺家族”,聯動蘇州地方征信公司,持續優化對信保貸、征信貸、快抵貸等普惠拳頭產品。整合科創金融生態,錨定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態環境管理”。
人才金融方面,隨著蘇州銀行先后成為蘇州二代社保卡的唯一發卡行、江蘇省三代社保卡的參與發卡行,以社保卡為載體,金融服務精準切入衣食住行等民生場景,聯合蘇州各版塊及南通、連云港(601008,股吧)、常州等地推出“人才卡”“人才貸”,蘇州銀行逐漸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市民銀行。
數字化轉型賦能
蘇州銀行以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為基點,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以科技賦能業務開展,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為經營發展裝上“加速器”。
一方面,該行一系列“平臺家族”,成為盤活區域銀政企合力、破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種“現象級”創新模式。
該行搭建的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近4.2萬家中小企業解決約9260億元融資需求;各類政府類、供應鏈平臺化批量獲客模式被深入發掘,以“明智達”“融暢”系統為代表的法院及破產管理人業務合作贏得口碑,“e秒銀商”服務體系、物聯網2.0模式(生產監管模式)持續迭代。
另一方面,蘇州銀行以金融場景撬動民生建設,以社保卡為載體打造“智慧人社、智慧醫療、智慧工會、智慧食藥監”等“慧品牌”。其中,“蘇醫慧”對接全市32家醫療機構,智慧醫療平臺注冊人數近181萬人;“蘇食惠”食品安全溯源平臺,從田間到餐桌切實守護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小蘇好房貸”將傳統房抵貸業務升級為全流程的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以科技提升業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此外,作為全國首家參與數字人民幣流通領域和紅包活動的非運營機構商業銀行,蘇州銀行具備個人錢包、對公錢包、商戶受理、場景應用等全方位的數字人民幣閉環服務能力;利用無跳轉支付技術將數字貨幣融入AI無感加油場景,成為蘇州地區率先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的銀行。
長期以來,蘇州銀行持續完善小蘇云、數據分析建模平臺、基于多模態認證的生物感知平臺、基于數據湖及LSTM算法的頭寸風險管理平臺等基礎建設,將金融科技創新動能嵌入銀行運營、創新、風控、轉型等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為契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蘇州銀行將數字化轉型納入新三年戰略規劃的主席臺工程,建立了包含40多個項目的轉型清單,致力于在客戶層面實現“優化客戶體驗、優化價值產出、優化客戶關系”,在員工層面實現“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個人獲得、提升工作體驗”,金融科技的工作也全面從傳統的項目建設模式向業務價值驅動轉變。
與此同時,該行還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合作共建蘇州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陸續與微軟、華為、博納訊動、紙貴科技等十余家金融科技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聯合實驗室,覆蓋了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信創等金融科技的主要技術領域以及智能運維、智能風控、信創等主要應用場景,蓄力澆灌“大金融”發展土壤。(思維財經出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