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出席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劉忠瑞在會上表示,6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83億元,不良貸款率1.86%,較年初下降0.08個百分點。不過,他也坦言:“當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部分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仍然面臨一定的困難。由于不良貸款暴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隨著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未來不良貸款仍然面臨上升壓力,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增加”。
預計不良處置超去年
劉忠瑞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不良貸款率較年初有所下降。2020年,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額度達到3.02萬億元,這是歷史上我們處置不良資產最多的一年。今年一季度,處置不良資產4827億元,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我們預計也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數據顯示,當前銀行保險機構流動性總體保持平穩,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57.2%,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穩定增長。高風險金融機構得到穩妥有序化解,中小機構改革化險工作穩步推進,影子銀行風險持續壓降,委托貸款、信托貸款較年初減少8000多億元。
去年年末,監管部門出臺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相關政策,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速降至10.3%,繼續低于全部貸款增速。且可喜的是,銀行業的不良資產暴露比較充分。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是79.6%,顯著低于100%。一些較為審慎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的貸款全部納入不良。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也在會上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余額達到12.5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3%,其中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占比超過70%。我國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且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近5年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遠低于同期各項貸款的整體不良水平。
至于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后,是否會讓風險延后,劉忠瑞表示:“延期還本付息、減費讓利等多項金融支持政策有利于穩定企業經營狀況和現金流,幫助大量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生產、緩釋風險,大多數企業生產經營逐步恢復,這對于穩定銀行的信貸質量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我們指導銀行前瞻性地加大撥備計提和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及早處置化解風險,騰出更多風險應對空間“。
不過他也提到,不良仍有上升壓力,銀保監會督促銀行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采取預期信用損失法,充分評估風險,做實資產分類,足額計提撥備。鼓勵銀行統籌做好應對不良貸款反彈的綜合方案,有效運用現金清收、核銷、批量轉讓等手段,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支持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已經發行普通債、二級資本債、可轉債、永續債112只,規模合計接近9000億元,明顯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但是其中六大國有銀行僅僅占有11只,其他主要是中小銀行。
為此,葉燕斐表示,補充資本金本身是個好事。我們是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在市場上發行資本債或者其他的資本性工具來補充資本,增強資本實力,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服務鄉村振興。
政策性銀行改革在推進
7月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研究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問題,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工作。
至于政策性銀行改革如何改?葉燕斐表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改革已經提出很多年,2015年4月,國務院明確了三家銀行,包括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具體來講,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開發性的金融定位,進出口銀行改革要強化政策性的職能定位,農業發展銀行改革要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
據葉燕斐介紹,具體改革有三個大方面的要求:一是合理界定三家銀行的業務范圍,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帳管理、分類核算,明確責任和風險補償機制。二是合理補充資本金,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約束機制。三是強化內部管控和外部監管,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
談及改革的進度,他表示,“第三個方面是內部管控和外部監管,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直在進行當中。第二方面是合理補充資本金,已經補充過了,基本上是做到了。確立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約束機制,現在我們對這三家銀行的約束機制就是按這個來的。
關于省聯社的改革,葉燕斐表示,2017年以來,銀保監會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深化農信社改革工作,先后印發相關文件,明確了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截至目前,大多數省區已經報送了深化改革的方案,各省區按照問題導向,把省聯社改革、農信社小法人改革和風險處置三方面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銀保監會將對各省區報送的方案進行了認真梳理,并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調研、座談,積極配合相關省區修改完善方案。
至于近期大家關注的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在會上表示,4月29日,“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約談了13家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提出了自查整改的工作要求。銀保監會對于相關工作始終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二是堅持公平監管和從嚴監管。對于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對各類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一如既往堅持“零容忍”。三是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既要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守正創新、規范發展,又要堅決打破壟斷,堅決維護公眾利益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張忠寧稱,目前,互聯網平臺企業正在嚴格對照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要求,深入地查找問題和進行整改。
資管信托過渡期大限將至,存量的業務整改情況如何?葉燕斐在回答記者提問是表示,總體看,整改的進展情況符合預期。到2021年一季度末已經整改過半,2021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將完成整改。對于個別銀行存續的少量難處置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銀保監會將持續督促相關銀行綜合施策、積極整改,盡快全部清零,從根本上轉變理財產品市場格局和觀念氛圍。
據介紹,截至2021年6月末,同業理財較峰值縮減96%;保本理財較峰值縮減97%,不合規短期產品縮減98%,嵌套投資規模縮減24%。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