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徐川)訊,近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發布公告呼吁信用卡持卡人規范辦卡,合法用卡。其中,明確提示,部分第三方平臺信用卡代還業務頻發風險,存較大安全隱患。
多位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信用卡代還業務本質為違法套現,借助第三方平臺開展“以卡養卡”。這一過程中,第三方平臺將會獲取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存在較大信用風險。“同時,基于杜絕虛假交易、嚴控不良貸款等因素,今年下半年銀行業或將持續收緊代還。”業內人士預計。
“養卡族”警惕,代還本質是違法套現
近年來,隨著信用卡及網絡支付業務持續發展,代還平臺不斷涌現。但在2019年末,銀聯發布《關于開展收單機構信用卡違規代還專項規范工作的通知》,全面打擊信用卡違規代還業務。據不完全統計,隨后近兩年來,因非法經營被嚴查的代還平臺多達數十家。
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代還業務快速生長是基于部分持卡人遇到財務問題后,為維持個人征信不受影響,謀求通過支付手續費等方式,犧牲部分經濟利益,求助第三方平臺開展信用卡還貸。
“大部分信用卡代還的本質是違規套現。”董崢進一步表示,代還業務實現方式包括線下進行實卡套現與借助虛假交易的非實卡套現兩種。其中,前一方式即到固定商戶消費,持卡人在POS機上刷卡后,商戶當即將刷卡金額轉賬至信用卡賬戶完成還款,并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手續費。
“線上平臺代還的工作原理與POS機套現基本類似。”零壹智庫高級分析師王若曦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持卡人先行設置一個刷卡與還款計劃,如賬單總額、交易筆數等,隨后平臺就會按照該計劃,自動逐筆完成刷卡與還款。
“信用卡代還興起的根本原因還在于部分持卡人進行‘以卡養卡’。”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具體表現為借助第三方代還平臺,持卡人可提取某張信用卡的消費額度,為名下另一張信用卡進行還款,而這一過程中又會涉及到非法套現。
興業銀行公告顯示,在信用卡代還過程中,第三方平臺需持卡人提供卡號、證件、手機號或CVV碼等多項驗證,涉及個人敏感信息。當消費者敏感信息不慎流入此類第三方渠道,將面臨較大卡片盜刷風險。
“一旦信用卡賬戶被惡意利用,或會用于洗錢等違法途徑。” 王蓬博提醒稱。
風控趨嚴,再度收緊代還或出于嚴控不良
除興業銀行外,財聯社記者發現,近期齊魯銀行、上海農商銀行、中國銀行、廣州銀行等均發布公告,要求持卡人不得以套現、欺詐、惡意刷單等違法或虛假消費套取銀行信貸資金。針對上述違禁行為,多家銀行均表態將采取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嚴格管控措施。
為規范信用卡交易環境,多家銀行亦提醒廣大消費者合理使用信用卡,通過正規渠道還款,注意保護個人敏感信息。
“多家銀行針對信用卡使用過程中的套現、頻繁交易、資金流向異常等情況,都有一定風險管控措施。”王若曦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例如信用卡在某一固定商戶過于頻繁消費時,可能會被銀行風控系統監測到。
根據央行發布的支付體系運行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范圍內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84億張,環比增長0.85%,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6張。在發卡數量小幅增長的同時,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892.2億元,環比增長6.39%,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比重由上年四季度的1.06%上升至1.12%。
王蓬博表示,雖然第三方代還一定程度上使銀行正常收回還款,但因實際過程中存在相當數量的虛假交易,同時,銀行出于管控不良貸款率的考慮,預計今年下半年,或將有多家銀行持續采取系列嚴控措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