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旖旎,又是最美四月天。位于廣東湛江的遂溪縣坦塘村和廉江縣黃竹垌村綠意盎然,,儼然已舊貌換新顏。
這兩個村落原本是省定貧困村,“貧困”的標簽現已成為歷史。廣東南粵銀行自2016年開始,分別聯合湛江、佛山兩地政府對其進行幫扶,累計投入幫扶資金和項目資金共426萬元,共計368貧困戶、897人直接受益。如今村容村貌不僅得到了改善,基礎設施趨于完善,還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之路。
扶貧沒有捷徑可走,多年來,南粵銀行承擔起社會公民的責任與擔當,精準扶貧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也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積累了經驗。
基本需求 解除后顧之憂
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基本生活需求,即保障貧困戶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自然村、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數年來,圍繞衣食住行,南粵銀行幫助貧困戶解決了后顧之憂,還資助多名貧困戶大學生學費,同時捐贈10萬元用于建設“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為確保扶貧資金物盡其用,南粵銀行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各項工作按照要求經村兩委集體決定或村民代表表決、公示,報批后實施。截至2020年11月,貧困村扶貧資金使用率達到100%。
“一村一品” 多管齊下助脫貧
會同扶貧工作隊,南粵銀行積極推進“一村一品”行動,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跨越式發展。
扶貧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當地發展情況的可持續道路。為此南粵銀行推動村委會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為對口的坦塘村注入扶貧資金,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開展土地流轉,打造坦塘馬鈴薯產業扶貧基地,并與多家公司建立了長期產銷合作伙伴關系,實行現代化規模耕作;在同樣一片土地,輪作期間又種上了藥材如穿心蓮等,無縫連接、持續為農民增產增收。
大型農機應用實現自動化灌溉
今年,南粵銀行成立了專門小組跟進,將馬鈴薯產業基地項目作為支持鄉村振興、支持鄉親致富奔小康的重點支持項目,計劃將整合連片土地,將馬鈴薯種植規模擴大到3000畝以上,馬鈴薯產業也將被打造成為當地彰顯地區特點、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和品牌產業。
產業扶貧項目喜獲豐收
足以見得,企業與農戶在南粵銀行和聯合工作隊的幫助下共謀發展,促進了坦塘村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吸引更多的貧困戶就近就業,增加農戶收入,實現企業發展與農戶脫貧致富雙贏效益。
為放大扶貧資金效應,南粵銀行還助力為村集體培育可持續發展的資產收益項目。如坦塘村充分利用村委會、衛生站樓頂及舊村場閑置土地建設光伏發電站,收益歸村集體經濟所有,破解了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
面貌一新 建設美麗鄉村
精準扶貧解決了貧困戶的“錢袋子”問題,精神面貌還有待煥新。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南粵銀行扎實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南粵銀行還發動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充分利用群眾主動建言的積極性,動員他們認領各自的任務清單,調動村民群眾從自家周邊環境做起,整治臟亂差,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村民蓋起自己的新房
農村三大工程之一是完善基礎設施。目前村落管網鋪設工程已經完成,“廁所革命”工程繼續接力。截至2020年11月,坦塘村全部完成戶廁無害化改造,建成6座公共廁所,建立起干凈整潔的農村形象。
村村通公路,村村有學校,是新農村的理想面貌。南粵銀行為此積極爭取資金,建設一座高30米容量100立方米的水塔,所有自然村實現集中供水。占地面積近1畝,建筑面積80多平方米的村級公建民營衛生站已投入使用。按照“五統一”“八有”標準建設的坦塘公共服務站也已投入使用。坦塘小學校園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在環村路安裝193盞路燈,亮化美化村道。各村均建設公共牛棚,實現人畜分離。
湛江遂溪縣坦塘村舊貌換新顏
脫貧人口不只是數字,具體到個人意味著生活的改善和夢想的成就。坦塘村和黃竹垌村的故事只是南粵銀行扶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未來,南粵銀行將把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進行有效銜接,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