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邁村鐵坡組村民張扎阿每天早上醒來,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一眼鐵坡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鐵坡村可不是現在這樣的,以前的路是土路,一下雨路上到處是泥,一步三滑,很難行走。出門不方便,更別說去田里了。有時候為了趕上賣貨的好時辰,我們需要天不亮就上路,花兩三個小時才能出去。”
邦邁村鐵坡組位于全國唯一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這里開車到昆明需要至少十個小時路程。
“興業銀行來了后,不僅出錢幫我們修了水泥路,還幫我們安了路燈,建了公廁和垃圾池,水泥路的兩邊還栽了綠植。”望著新房旁邊整潔一新的“興業路”,張扎阿感恩地說。
邦邁村鐵坡組是興業銀行昆明分行云嶺大地扶貧的一個縮影,像鐵坡組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興業銀行昆明分行還在大理州南澗縣、曲靖市宣威市等地展開。
因地制宜,實際幫扶貧困戶
習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要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以來,興業銀行昆明分行積極響應中央、云南省委、省政府號召,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承擔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幫扶對象包括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忙波村、雙江縣勐勐鎮邦邁村、大理州南澗縣龍鳳村、曲靖宣威市來賓街道新田村等。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興業銀行駐村工作人員因地制宜給對策。
大理州南澗縣擁翠鄉龍鳳村村民李畢祥就是這樣的例子之一。
李畢祥一家在2013年底被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家庭共6人,成員為配偶、兒子、兒媳婦、兩個孫子。在政府及興業銀行昆明分行沒有掛鉤扶貧之前,李畢祥一家過得很苦——他和老伴年事已高,都是接近70歲的老人了。老兩口還都患有風濕病,干不了重活。他的兩個孫子,一個念初中,一個念大學,這每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2017年,興業銀行大理分行扶貧隊員段弘云通過引進技術指導,為李畢祥購買了富硒生物技術產品,投入一畝茶地實驗,在茶葉成熟之后,又為他尋找銷路。僅在當年,李畢祥家的一畝實驗春茶就獲得了1.8萬元的收入,快速解決了他們一家的開銷難題。也在那一年,李畢祥脫貧出列。
富硒礦物質改良了土壤,種出了富硒茶,比起普通茶葉,富硒茶身價節節高。富硒茶,現在已經是村子里的主要產品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興業銀行派駐工作隊員通過實地考察,發現龍鳳村適宜發展種植作物、養殖等產業,在引導發展鞏固茶葉、核桃、養牛、養雞、烤煙等特色產業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他們準備引入速生經濟林木——泓森槐。
這一新樹種可以起到改良土壤、恢復生態等作用,還可以發展林下經濟項目,以泓森槐為載體,開展林下農作物、中藥材、菌菇、養殖等立體經濟,發展槐花蜜、槐花菜、槐葉飼料等加工產業,形成以“泓森槐”為特色的實木板材加工、生物質能源原料、高檔槐蜜、脫水槐花、槐葉飼料、林下有機種養等6大核心產品線。
在宣威來賓街道新田村,興業銀行也做著同樣適合當地的產業。
在實地調研走訪、充分研討論證的基礎上,興業銀行曲靖分行提出產業扶貧的思路,按照“黨支部+村民小組+龍頭企業(致富帶頭人)+貧困戶+金融”扶貧攻堅模式,與宣威來賓街道辦黨委、新田村委達成共識,確定引進宣威匯豐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種植到來賓新田村作為產業扶貧項目。這一項目將實現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回收等生產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帶動當地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從扶助單點貧困戶,到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興業銀行昆明分行深刻認識到,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缺乏產業支撐,難以持續脫貧。做好了產業扶貧的大文章,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有了可靠保障。
訂單農業,切實做大產業扶貧
在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沖刺時期,如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工作機制、解決瓶頸制約,走出精準產業扶貧新路子?
雙江縣邦邁村有自身的特殊情況,這里不同的村組,海拔高度不同,從海拔1000多米,到海拔2000多米不等,適宜種植的農作物、經濟作物也不同,甘蔗、烤煙、茶葉都能種植。結合村里實際情況,興業銀行昆明分行工作隊與村兩委多次討論決定,在邦邁村圍繞村有增收項目、戶有致富產業的要求,堅持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產業發展路子,著重鞏固發展烤煙、茶葉等傳統產業。
邦邁村雖然可以種植的經濟作物品種豐富,但是因為山多、山大,可以用來種植的農田很少,導致作物產量小。農戶收農作物時難度也很大,勞作也困難,有時候收個玉米都在陡峭的山坡上。背簍掉下去,要花半天時間才能撿上來。因此,只有因地制宜,不同的區域引導種植不同的經濟作物,讓傳統產業走上訂單農業這條路,脫貧才是根本、長效之策。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是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000061,股吧)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也能確保貧困戶的積極性。烤煙成為邦邁村訂單農業重要組成部分,貧困戶年收入大幅改善,年入五六萬元的戶也多了起來。
如何推廣訂單農業,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不返貧?興業銀行昆明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惠斌一直在思考。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這一點目前做得有聲有色,下一步更需要做好金融創新,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興業銀行9000萬專項債由此投向雙江縣林產業園區、廠房建設,園區、廠房的建設將有助于實現企業和農戶的雙贏局面形成,吸收就業人口、來料加工助力訂單農業、企業穩定發展,推動地方扶貧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由“國家輸血”向“地方造血”轉變。
據測算,專項債券可以促進資源整合。在產業扶貧過程中,能夠促進政府將企業面向貧困人口的扶貧資源有機整合、科學規劃,投入技術、信息、資本、土地、勞動等要素來共同發展扶貧產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來促進當地優勢產業健康發展。
增強脫貧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脫貧靠自己”。產業扶貧可以給到貧困戶一定的就業崗位和工作培訓,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實現從原來的“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加速特色農業品牌的打造。產業扶貧中,因地制宜將特色資源打造成特色產業,推動形成特色品牌,將“特色”轉變為市場優勢、經濟優勢。雙江縣有豐富的資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可以通過專項債券助力成為現實。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發展訂單生產、生產托管、土地流轉、資產租賃及就業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增收。
帶動鄉村人口回流。產業扶貧會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相當于是農村發展的一次“人口支援”,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有利于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消費扶貧,做好產業扶貧配套
精準扶貧,關鍵是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貧困戶的產品有了,但是運輸困難,銷售是難題,興業銀行昆明分行精準把脈后,圍繞“一人一策、一幫到底”精準發力,不是僅僅給幾筆錢、搞幾次慰問,就完結幫扶,而是持續做好消費扶貧。
對于雙江縣的農產品,興業銀行昆明分行與雙江縣人民政府達成產銷對接協議,通過上線興業銀行官網,推行“基地+企業+農戶”的新型合作模式,走聯合發展之路,完善新型農業經濟主體與低收入農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托管等有效做法,讓當地農戶共同受益、共同致富。
為實現農產品多渠道銷售,興業銀行昆明分行還在行內員工食堂專門開辟了“扶貧超市”,將線上運營和線下購買體驗相結合,使員工不僅在食堂可以直接購買到新鮮、綠色、生態、美味的雙江農特產品,還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掃描二維碼,進入網店,實現線上訂單購買。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興業銀行已完成線下銷售186萬元,線上銷售30多萬元,產品種類20多種,涵蓋土雞、大米、菜籽油、堅果、核桃等,加入線上消費行列的人數已達600多人,通過以上渠道,幫扶建檔立卡戶446戶,培訓建檔立卡戶171人。
除了興業銀行自身的渠道,昆明分行還積極拓寬新的銷售渠道。從2017年開始,雙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成立,在通過一年的整理、探討、研究后,興業銀行昆明分行通過網上銷售、消費扶貧等渠道讓農戶收入有了明顯改善。僅消費扶貧一個渠道,雙江電商共銷售農產品2814萬,帶動建檔立卡戶1416人,參與的合作社、企業35家,農產品種類達40多種。
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重要作用,消費扶貧是其中重要一環。消費扶貧帶動電商,電商帶動當地貧困戶,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對癥下藥。
下一步, 興業銀行昆明分行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將“融資”和“融智”有機結合,將金融扶貧和產業扶貧融合發展,深化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在產業扶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康醫療等領域不斷做出貢獻,讓貧困群眾的腰包充盈起來,徹底拔“窮根”、栽“富根”、開“富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