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和訊網舉辦的第十八屆財經風云榜銀行峰會在京召開,本屆峰會以“價值、創新、責任”為主題,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出席并發表演講。他表示,在全球經濟面臨大變局下,銀行經營管理都將發生巨大格局轉變,中國銀行業未來要順應大勢,加快轉型發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王家強
他預計,2021年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增長還會達到10%-11%之間,整個盈利增長也將扭轉態勢。銀行規模還會繼續維持與GDP同步的擴張態勢,持續鞏固作為全球第一大銀行體系的地位。
“目前,我們銀行信貸還比較集中在傳統的基建、房地產、制造業等領域,收入結構主要以利差為主。”王家強認為,中國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有重大變化,銀行應順應發展大趨勢。
一是順應國內大循環發展趨勢。銀行信貸應該更多地投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包括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環保產業、居民消費升級、鄉村振興等。
二是順應對外開放新格局。銀行業的國際化水平和質量應該進一步提升,在區域結構性應更多向亞太地區、“一帶一路”和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集中,向增長潛力大、雙邊關系友好、投資貿易往來頻繁、產業鏈緊密的地區傾斜。
三是順應直接融資占比不斷上升趨勢。銀行經營結構應不斷拓展非利息收入,更多為企業提供發行股票、債券的投行服務,為居民提供投資理財、保險信托、私人銀行和新型支付結算等服務。
王家強指出,中國銀行業產品與服務創新正在提速,后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客戶行為變化、行業競爭將催生產品服務創新。
具體而言,公司金融會進一步融入場景,增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雙輪驅動。個人金融非基礎服務會加快發展,產品服務進一步向數字化轉型。綠色金融方面,更多的銀行會加入統一的綠色發展戰略?萍冀鹑诜矫妫S著監管對科技信貸的進一步深化認識和加強監管,未來科技信貸規模應該告別爆發式增長,科技企業和機構會進一步合作。
展望2021年,他強調,隨著疫情對銀行業負面沖擊減弱,監管政策可能慢慢恢復到此前狀態,對資本充足率,特別是逆周期的資本緩沖要求也會重新上升,部分國家會進一步推動實施巴塞爾協議的最終版,推動基準利率改革等等。2021年,應該進一步注重監管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