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發布公告稱,收到銀保監會關于籌建招商拓撲銀行的批復,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銷銀行獲準籌建。
根據招行的公告,招行與京東數科分別持股拓撲銀行70%、30%的股份。
拓撲銀行是國內第二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銷銀行,第一家是2017年11月成立的百信銀行,持股比例同樣為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持股70%,百度持股3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目前有20多家銀行在申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牌照。
拓撲銀行的成立標志著——在銀行現有體系內建立一家直銷銀行的嘗試失敗了,與互聯網平臺跨界合作是直銷銀行接下來嘗試的新方向。
看來直銷銀行獨立法人時代真的來了。
困境
直銷銀行不是一個新概念,拓撲銀行的成立只不過是將“直銷銀行”重新拉回了人們的視野。
早在2013年,國內就開啟了直銷銀行的探索。2013年7月,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創立了國內第一家直銷銀行。2013年9月,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與ING合作建立直銷銀行。之后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陸續推出了直銷銀行。
2016年2月,銀保監會辦公廳頒布了《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指導意見》,其中指出,條件成熟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探索開展建立直銷銀行專業子公司試點。
可見,銀行建立直銷銀行子公司,是監管鼓勵的商業銀行轉型方向之一。
整個銀行業都曾經對直銷銀行給予厚望,但是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從市場效果看,直銷銀行的影響力仍然很小,甚至陷入了困境,也可以說是越做越雞肋。
消金界注意到,2020年11月16日,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在官網發布公告稱,2020年12月5日,華將直銷銀行和手機銀行合并,直銷銀行的功能將全部遷移至手機銀行。
而早在2019年1月,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就將直銷銀行的相關功能與手機銀行合并了,直銷銀行的登錄入口、電子賬戶、功能產品、持倉明細都一并轉入到了手機銀行。
除了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南京銀行(601009,股吧)、廣發銀行等都調整了直銷銀行的渠道。
百信銀行是2017年成立的,時隔三年之后第二家獨立法人資格的拓撲銀行才成立,整體來看直銷銀行,其實開的沒有關的多。
為何在商業銀行轉型中被寄予厚望的直銷銀行,越發展越尷尬呢?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很多銀行在做直銷銀行之初,實際上把直銷銀行當電子銀行來做了。
組織架構上,絕大多數的直銷銀行沒有獨立法人的地位,多以母行的一個事業部或者業務部門的形式而存在。與母行的其他部門共享后臺資源,淪為電子銀行的下屬部門。
將直銷銀行當電子銀行做的一個結果就是,兩者在功能上幾乎是重合的。這就是為何華夏銀行、浦發銀行關了直銷銀行之后,直接用手機銀行APP替代就行,實際上兩者就是一回事兒。
很多直銷銀行甚至沒有獨立的產品研發團隊和獨立的運營團隊,連產品的更新迭代也要受技術部門窗口期的限制,這些嚴重制約了直銷銀行的發展。
很難想象,螞蟻集團、京東數科、360數科等金融科技平臺會遭遇此類的掣肘。
很容易就想到的一點是:如果手機銀行、電子銀行和直銷銀行是一回事兒,為何還要單獨的做直銷銀行,集中資源做手機銀行APP豈不是效率更高?
實際上,電子銀行和直銷銀行本質上不一樣:電子銀行的任務是將銀行原有的業務網絡化,而直銷銀行的任務則是完成銀行的互聯網轉型。
也就是說,直銷銀行是互聯網化的銀行,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體系架構,而不是在銀行已有架構上做加載。
除此之外,直銷銀行還面臨監管政策方面的難題。
目前,在遠程開戶以及遠程身份識別技術運用方面,人民銀行以銀行賬戶實名制為核心,建立了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允許銀行通過互聯網等電子渠道,遠程為個人開二類、三類銀行賬戶,這是直銷銀行遠程開戶的制度保障。
也就說,直銷銀行建立的是實際上是二類賬戶服務體系。
但是出于安全考慮,現在二類、三類銀行賬戶的業務范圍和金額目前還受限制。
比如,二類戶資金的轉入與轉出僅限同名賬戶,這意味著直銷銀行不能開展工資代發、資金托管等業務。
現在直銷銀行開二類銀行賬戶,需要驗證五個要素——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綁定賬戶賬號以及一類戶標識。
但現在許多銀行不開放一類戶的標識,直銷銀行在開戶層面就已經困難重重了。
據消金界了解,中農工建交五大行之間是互相開放一類戶用戶標識的,但不對其他銀行開放。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組成了“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互相開放一類戶標識,但同樣不對外開放。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自己銀行的客戶被其他直銷銀行搶走,但也使得直銷銀行跨行綁卡變得困難,阻礙了直銷銀行的發展。
監管對二類銀行賬戶的管理制度能否有所突破,銀行之間能否打破一類戶標識的壁壘,都是直銷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
趨勢
互聯網平臺入局金融業務,迅速搶占了銀行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在零售金融,尤其是消費金融業務上,表現的尤為明顯,銀行幾乎要淪為單純的資金方。渠道、流量、運營都不在銀行手上,而大量的風險卻傳到了銀行。
傳統商業銀行發展遇阻,讓轉型問題變得更為迫切。而直銷銀行的特點正好符合傳統銀行轉型的需求,這就是為何銀保監會將直銷銀行作為商業銀行轉型的方向之一。
對大型銀行而言,發展直銷銀行是應對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的必然選項,而區域性的中小銀行而言,發展直銷銀行可以突破地域限制。
因此即便前期沒有做好,銀行業也不會放棄直銷銀行這個選擇。
其實如果單從直銷銀行的概念出發,國內已經有直銷銀行的成功案例了。
直銷銀行一般指不以實體網點和物理柜臺為基礎,通過互聯網、電話等遠程通訊服務渠道為客戶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
作為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沒有物理網點,不發行實體銀行卡,通過網絡渠道提供服務,實質上已經是一種純網絡模式的直銷銀行。
三家互聯網銀行作為民營銀行,在消費金融、中小微企業金融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
之前我們就討論過,網商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合作,向小微商家和個體工商戶發放了百億“轉貸款”。
網商銀行作為互聯網銀行,有數據、有技術,政策性銀行有大把的資金但是缺乏渠道。兩者的合作可以說是發揮了各自的比較優勢。
這種合作思路很自然的延伸到了直銷銀行上。
拓撲銀行的成立與華夏銀行直銷銀行的關張,意味著,在銀行現有生態體系內很難建立其一套直銷銀行系統,與互聯網銀行跨界合作,借助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基因”,將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直銷銀行一個不錯的選擇。
合資成立的直銷銀行,擁有“獨立法人”的地位,可以獨立的吸引更多的互聯網金融人才,打破傳統銀行的管理與產品模式,開發更多創新性的直銷銀行產品。
總之是更加具有獨立性,這一點從命名上也可看出,新成立的直銷銀行不再以某某銀行直銷銀行命名,而是單獨命名,這樣有利于打造與母行不同的品牌。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用在原有體系加載的方式做直銷銀行的方式要被摒棄了,但要說以“商業銀行+互聯網平臺”的方式發展直銷銀行就一定能成功,也還為時尚早。
中信銀行與百度合資成立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就傳出百度在其中話語權很弱的傳言。商業銀行基因與互聯網平臺基因能否完美的融合還有待驗證。
拓撲銀行僅僅是第二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銷銀行,后面還有20多家在排隊等監管的批復,未來幾年,也許將迎來直銷銀行同場競技的高峰期。
此文為消金界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往期回顧
租金貸危機來襲:蛋殼碎了以后,自如怎么辦?
POS機龍頭跨界玩消金,坐擁200萬商戶卻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推文亂序顯示,點擊在看及時收到我們的文章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消金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