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喬宏軍2020年11月22日)
2020年11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從履責、監管、自律、協作、改革五個方面提出了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的工作要求。商業銀行作為信用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應當對市場持續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應與其他市場參與者一起,擔當起推動市場健康、規范、有序發展的責任。
一、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韌性為信用債券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相關監管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和市場基礎設施機構持之以恒的努力,當前我國信用債券市場已經構建為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和公司債三大類市場進一步協調發展、運行平穩有序、金融機構穩健參與的成熟市場。
隨著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果斷處理得當、復工復產良好態勢在全球獨樹一幟,社會主義制度的內生優越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健康穩定性、數字化時代科技研發能力的巨大潛力、RCEP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乃至人民幣匯率持續穩中走強,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韌性和中國金融市場堅定不移的對外開放,不僅為中國信用債券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生生態,更將吸引境外資金持續流入配置流動性好、標準化程度高、指數編制便利的人民幣信用債券市場。
二、信用債券市場不斷完善的監管、自律機制,"零容忍"的嚴格執法,為信用債券市場健康規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我國信用債券市場雖然較歐美成熟市場發展較晚,但具備了明顯的后發優勢和經驗借鑒便利,市場建設規范、有序、健全。相關監管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和市場基礎設施機構等面對"后剛兌"信用債時代的挑戰,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系統建設,持續優化各項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加強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拓寬債券違約后的訴求提出和處置渠道,嚴懲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2008年至今,人民銀行、證監會、交易商協會等陸續頒布旨在引導債券市場規范發展的基礎管理辦法、自律處分規則、配套業務指引等,不斷完善信用債券市場監管制度框架。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證監會、交易商協會等持續強化跨部門、跨市場的協調和統一執法力度,對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自2011年以來,交易商協會已對多家發行人、主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和評級機構進行過自律處分。對于康美藥業、康得新等通過嚴重財務造假牟取巨額不法利益的企業,證監會、交易商協會也對其及相關中介機構采取了較為嚴厲的處罰措施,實現了懲前毖后的較好效果。在永煤和華晨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市場關注后,交易商協會等陸續宣布將對涉嫌虛假信息披露的發行人及為其提供便利的相關中介機構展開調查。
三、商業銀行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堅持職業操守,堅守底線,合規從業。
商業銀行是目前我國債券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其行為對市場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穩定器作用。作為系統重要性銀行、交易商協會等自律組織的重要參與單位,交通銀行將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和依法治國的統一部署,深刻領會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精神,自覺維護當前的穩定運行態勢,嚴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貢獻國有大行應盡的責任。
同時,作為信用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將秉持價值投資的理念,著力培育信用風險識別預判能力,加強信用風險監測、控制能力,優化信用風險管理流程,通過錘煉信用定價和交易水平提振投資信心。我們相信,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金融市場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在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監管執法"零容忍"的強力支撐下,在市場參與者恪盡職守、守土有責的責任擔當中,中國債券市場將更加健康、規范、有序地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