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多家銀行密集發行永續債“補血”。
11月17日,中國銀行300億元永續債完成發行;11月13日,青島銀保監局披露同意青島農商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永續債;11月11日,江西銀保監局披露同意贛州銀行發行不超過40億元永續債。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已有33家銀行發行永續債。
近日央行也發聲表示,下一階段,相關部門還要繼續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進一步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近來永續債的發行還是與銀行資本補充迫切有關。永續債發行相對簡單,但也面臨流動性相對較差、市場活躍度有待提升等問題。
“補血”需求旺盛
11月17日,中國銀行發布《關于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完畢的公告》表示,經銀保監會和央行批準,該行于11月13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額為300億元人民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并于2020年11月17日發行完畢。
11月13日,青島銀保監局發布《關于青島農商銀行發行2020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同意青島農商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并按照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青島銀保監局在批復中表示,青島農商行應制定并不斷完善與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加強資本管理,強化資本約束,確保資本的節約與有效使用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
今年9月,青島農商行剛剛發行了50億元可轉債,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業務發展。在資本補充措施密集實施的背后,記者發現青島農商行資本充足情況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從今年三季度經營情況看,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73%、9.83%和9.82%,而2019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6%、10.49%和10.48%;2018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55%、10.61%和10.60%。
針對本次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的考量,記者聯系到青島農商行,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該行的回復。
一位接近青島農商行的人士表示:“隨著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加大,該行信貸投放增速穩定, 成為了主要的資本消耗。未來也將從多方面改善和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11月11日晚間,江西銀保監局發布《關于贛州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同意贛州銀行發行不超過4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并按照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贛州銀行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行資本消耗主要來自于發放的各類貸款。之所以嘗試永續債的發行,贛州銀行方面表示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是響應關于“全力支持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途徑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主體經濟和防范化解全面風險能力”的政策要求。
二是業務健康發展的需要,隨著贛州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的推進,該行將在控制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加大對地方支柱產業、特色產業信貸、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需要通過補充更多的資本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是有利于優化該行資本結構,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控制資金成本。希望通過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在逐步提升一級資本規模及資本充足率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其他一級資本占比,降低資本成本。
四是有助于提升該行品牌形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本次債券的發行,該行可以接觸廣泛的投資者群體,為日后在國內貨幣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該行提升價值,擴大知名度,鞏固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24家中小銀行發永續債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17日,共有33家銀行發行永續債,其中24家為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
中小銀行之所以成為發行永續債的主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中小銀行面臨較大的資本金補充壓力,發行永續債主要是為了補充資本金。”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強化資本管理,有利于提升中小銀行風險抵御能力,因此,如何加快補充銀行資本、推動銀行資本工具創新成為當務之急。“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的市場環境、配套政策和體制機制將進一步理順。目前,上市的中小銀行較少,外源融資能力受限,部分扎根服務基層、經營業績較好的中小銀行將加快上市步伐。部分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的幾率提升。”
同樣,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認為:“對銀行而言,發行永續債的作用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對上市銀行來說,永續債可以增加其他一級資本,改變其他一級資本較少、二級資本較多等問題,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對非上市銀行來說,永續債能拓寬資本補充來源,增加一級資本補充工具。永續債可緩解非上市中小銀行的資本壓力,有助于其回歸本源、專注主業。”
央行日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自2019年1月國內首只銀行永續債成功發行以來,永續債逐步成為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重要渠道,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報告》認為,一方面,市場自發形成的以私人需求為主的投資者結構,為銀行永續債持續發行奠定了較好基礎;另一方面,發行量增長與政策支持推動了銀行永續債二級市場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一級市場發行,從而形成一級、二級市場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關于補充資本的監管探索,溫彬表示,建議監管部門探索創新更多適合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充分考慮中小銀行需求和可能,給予差異化資本補充門檻等政策支持;此外監管部門也應通過嚴格考核、窗口指導等,引導中小銀行主動節約資本消耗,提升資本管理能力。
近年來銀行“瞄準”新型資本補充工具,比如可轉債和永續債發行。據了解,可轉債雖然具有眾多優點,且可以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但近年來發行數量和規模并沒有質的突破。永續債作為一種創新型融資工具,本金永不贖回、發行范圍廣、審批時間短、可設計減記條款等優勢,成為銀行補充資本重要渠道。
“永續債發行相對簡單,央行等為了推動發行也采取了支持政策工具。”不過,婁飛鵬也表示,“目前的問題主要是永續債流動性相對較差,市場活躍度有待提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