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幅壓降10304.32億元至79447.45億元,為連續第6個月壓降,而10月的壓降幅度也創下了這6個月中的最高值,次高值為6月的10109.2億元。
具體來看,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5297.36億元,規模為6個月來最大值,占比首次超過50%,同時也打消了9月單月回升帶來后續壓降幅度可能降低的疑慮;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5006.96億元,為連續第3個月壓降幅度超過5000億元。
“近幾個月結構性存款持續壓降,市場供給下滑的同時收益率也出現了下降,但購買需求不低。結構性存款壓降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銀行負債渠道,但從中小銀行發行同業存單利率來看,與國債、市場利率走勢基本相匹配,并未出現超調的情況,顯示銀行負債端影響整體溫和。”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10月壓降幅度創6個月新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測算,10月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幅壓降10304.32億元,創下今年5月以來單月壓降幅度新高值,5-9月分別壓降3009.61億元、10109.2億元、6547.19億元、7525.93億元、4450.81億元。
分銀行類型看,10月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5297.36億元,而其他5個月份中的最高值僅2897.44億元,其中9月還小幅回升1176.67億元,引發市場對大型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力度的疑慮。按央行分類,大型銀行為六大行加國開行。
“受結構性存款壓降以及核心存款承接率偏低影響,部分大行、股份行銀行流動性覆蓋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負債壓力加大引致流動性承壓,這也導致了9月份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不降反增。”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解釋。
周茂華表示,10月結構性存款大幅下降,一方面是銀行加大壓縮力度,另一方面是今年3、4月份發行的產品較為集中的到期,“從數據看,今年3、4月結構性存款增加1.4萬億元不止,而所有產品的平均期限在120天左右。”
10月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壓降5006.96億元,8月、9月壓降幅度也均超過5000億元。中小型銀行是除大型銀行外的其他類型銀行,包括股份行等。今年前4月結構性存款大幅增長也主要是由于股份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貢獻。
年底前同業存單價格難回落
隨著今年5月以來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結構性存款的壓降也帶來了其與同業存單明顯的“蹺蹺板效應”。
數據顯示,10月同業存單發行“量價齊升”:發行票面加權利率達3.0627%,較9月上升了0.16個百分點左右,創年內新高;實際發行規模達19050.8億元,較9月增長10.4%,僅次于今年8月的發行規模,位于年內較高水平。其中,國有大行是發行主力,發行規模達4441.8億元,環比增長110.9%。
王一峰判斷,年內結構性存款與同業存單“蹺蹺板效應”仍將延續,同業存單價格難有明顯回落空間,“而近期的信用債違約事件也進一步強化了價格的剛性。”
按照此前監管部門的要求,年底結構性存款余額要壓降至年初規模的2/3(63987.05億元),即11月、12月結構性存款還要共計壓降15460.4億元,分類測算大行、中小銀行均需壓降近7700億元。
對于年底前的貨幣政策,王一峰認為,后續基礎貨幣投放更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進行,降準降息概率均已顯著降低。“財政資金撥付速度的加快以及超儲率的企穩反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銀行一般存款增長,從而緩解同業存單價格上行壓力,一年期品種大概率維持在3.0%-3.3%的區間。”
“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邊際影響減弱,財政政策偏積極,年底央行通過多種政策工具呵護資金面。考慮中小銀行負債壓力相對較大及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也不排除央行年底前后存在定向降準的可能性。”周茂華認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