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和沖擊,在線新經濟悄然成為經濟穩增長的新動能。對于銀行業來說,“無接觸服務”加速,金融科技地位突出。
經濟學家巴曙松撰文指出,銀行業作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更需要與金融科技緊密結合,融入新的業務場景,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提升“無接觸金融”服務能力。
今年上半年,銀行如何發力金融科技?21金融研究院梳理了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關于金融科技的內容,以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為分類,進行對比,詳解銀行布局金融科技的情況。
國有大行:農行制定發展規劃,建行提金融科技戰略
國有大行對金融科技都很重視,在金融科技方面,農行表述比較完整、全面。
農行制定了信息科技近期發展規劃(2020-2021年),提出通過“七大技術、五大支柱、六大中臺、兩大保障”具體推進信息科技“iABC”戰略,建設智能化的(intelligent)、以用戶為中心的(i)、資源和能力整合的(integrated)、金融科技為助推力的(impetus)農業銀行(ABC)。
具體來說,“七大技術”方面,緊盯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從大數據服務體系、云計算技術能力、人工智能基礎能力、分布式架構研發和應用、區塊鏈技術創新、信息安全技術實力、網絡技術創新力度等7個方面,大力加強金融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五大支柱”方面,以用戶為中心,賦能產品、場景、數據、風控、渠道五大業務領域,助推業務轉型升級。“六大中臺”方面,緊扣業務轉型急需,助力打造好數據、信貸、開放銀行、零售營銷、對公營銷和運營六大中臺。“兩大保障”方面,嚴守安全生產底線,不斷優化IT治理架構,為全行信息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建行提及三大戰略,包括住房租賃戰略、普惠金融戰略、金融科技戰略。所謂金融科技戰略,包括有序推進智能化平臺建設、以金融科技支持智慧金融和智慧生態建設。建行稱,于6月末,本集團科技類人員數量為10940人,占集團人數的2.98%。
工行則在經營情況概覽中稱,推動e-ICBC戰略升級,依托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打造客戶極致體驗。在業務綜述中,繼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后,工行提及金融科技,稱:“持續推進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強化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下金融科技創新與支持,積極賦能全行重大發展戰略落地實施。”
中行表示,深耕金融科技創新,提升科技賦能水平,持續打造以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的數字化銀行。
交行在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中,專設“金融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小欄目:報告期內,本行推進金融科技職能架構改革,強化線上服務能力,加快數字化、智慧化平臺體系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郵儲銀行稱,深化大數據應用,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競爭力;強化科技引領,持續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報告期內,信息科技投入51.6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3.53%。
股份行:招行構建面向未來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
在重視金融科技建設方面,股份行亦不甘落后。
早在2017年,招行開始明確定位于一家“金融科技銀行”,對標金融科技企業。在2020年半年報中,招行稱,報告期內,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構建面向未來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節約人力成本、提升產能。在下半年前景展望與應對措施中,招行提出,建設面向未來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加快云計算能力、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建設,以協同辦公為突破口,加快內部管理的數字化建設。
興業和浦發重視開放銀行建設。興業稱,信息科技工作繼續增強科技對業務發展創新的響應和支撐,有力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比如,重點構建“連接一切”的能力,F端有序推進第三方開放銀行平臺建設工作,G端、B端著力優化完善“金服云”,C端加大智慧(601519,股吧)銀行建設力度,推廣手機銀行“城市服務”,推動“多元金融”開展場景拓展。
浦發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和疫情沖擊,公司加快推進全棧數字化建設,推動創新生態合作,新增API87個、合作企業66個;通過構建開放銀行平臺,建立運營和服務機制,構建智能數據中樞,驅動業務模式創新。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制定全行金融科技戰略三年規劃,推動科技金融戰略落地和規模化創新。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將“科技引領”作為戰略轉型的驅動力,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優化開發流程,提升交付效率,強化數字化經營、線上化運營能力,推動該行向“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轉型。
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均表示,高度重視金融創新。對于下半年經營情況展望,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稱,打造“智慧華夏”,提高金融科技應用效能,包括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金融科技重點工程落地。
浙商銀行在報告期內,圍繞平臺化服務戰略,強化科技驅動和引領,持續提升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深化科技與業務融合,為業務模式創新、經營管理增效、客戶體驗提升賦能,打造平臺化服務銀行發展新引擎。
城商行:第一梯隊各具特色,發力數字化轉型
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一些城商行對于金融科技著墨較少,部分甚至沒有提及。
當然,城商行中的第一梯隊,即北京銀行(601169,股吧)、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601009,股吧)、寧波銀行(002142,股吧)等,對于金融科技比較重視,各具特色,發力數字化轉型。
北京銀行表示,數字化轉型的軟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為全行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上海銀行堅持金融科技創新引領,聚焦提升獲客能力、提高經營能力和風控能力的“一體兩翼”金融科技創新戰略,運用數字化思維,營造全員創新生態。
江蘇銀行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成功將金融科技應用于營銷管理、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等領域,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多個業務領域落地應用。
南京銀行以金融科技引領戰略轉型,以數據治理賦能戰略業務發展,持續強化內控合規與風險管理,扎實推進各項業務,保持了穩健經營的發展態勢。
寧波銀行表示,面對行業科技化浪潮,公司積極探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新技術的實踐運用,推動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不斷挖掘新的業務模式和特色產品服務。
杭州銀行、貴陽銀行(601997,股吧)、西安銀行(600928,股吧)、長沙銀行(601577,股吧)、青島銀行(002948,股吧)、蘇州銀行(002966,股吧)等亦重視金融科技,但各行重點不一。
比如,貴陽銀行表示,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將金融科技運用到各類金融服務中,支撐業務創新發展,推動本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西安銀行表示,強化移動優先,將手機銀行作為對客的主要渠道,推動手機銀行向移動金融開放平臺加速轉變。
農商行:渝農金融科技人才占比2.5%,常熟推動線上化轉型
相比城商行,農商行對于金融科技著墨更少,僅重慶農商行(簡稱“渝農商行”)、常熟農商行(簡稱“常熟銀行(601128,股吧)”)有所提及。
在金融科技方面,渝農商行提及五個具體內容:一是踐行“人才強行”,持續擴大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目前該行金融科技條線共有科技人員近400人,全行人數占比2.5%;二是推進金融科技平臺建設,夯實全行發展轉型根基,圍繞人臉、語音、語義、圖像四大金融科技平臺建設和優化,持續接入行內應用場景;三是發力線上產品,不斷豐富和完善客戶金融服務體系;四是強化線上渠道運營管理,有效提升客戶服務獲取體驗;五是持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打造農商特色“專利池”和“標準庫”。
常熟銀行表示,公司堅持“科技即業務、科技引領業務”的發展理念,堅持項目化、市場化、公司化的運營方向,從體制、機制、能力、團隊和文化等維度深入打造金融科技文化,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與研發能力,打造流程化、移動化、線上化于一體的小微金融信貸工廠,持續提升業務與科技融合水平,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與保障。
具體來說,上線整村授信、網格化營銷、零售積分等重點科技項目,全面推進業務線上化轉型,上線對公貸款業務線上化項目,推出星享貸、薪優貸、無還本續貸等線上化產品,打造對公線上開戶、云柜員、云名片等遠程柜面服務功能及新版手機銀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扎實推進新一代系統工程建設,實現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打通信貸系統。穩步提升數據支撐能力,加快大數據樞紐建設,投產普惠金融地圖等可視化產品,助力業務精準決策。
蘇州農商行(簡稱“蘇農銀行(603323,股吧)”)稱,將金融科技作為零售轉型有力抓手,實現零售貸款業務占比快速提升。其他農商行則未提及金融科技內容。
(本文摘自《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該報告已經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開的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對外發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