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包商銀行觸發二級資本債券減記條款后,已有中小銀行臨時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原本定于11月17日發行的福建海峽銀行總額為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取消發行,發行的具體時間將另行公告。在分析人士看來,福建海峽銀行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除了受市場波動影響外,還出于對發行成功率與成本方面的多重考慮,當前,包商銀行減記“風波”未減,短期內可能會導致中小銀行發債補充資本難度略有上升。
對于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的原因,福建海峽銀行在公告中稱,“由于市場出現波動,該行與簿記管理人決定擇時重新發行,發行的具體時間將另行公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11月16日上午,福建海峽銀行還發布了《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申購區間與申購提示性說明,根據說明,福建海峽銀行此次擬發行的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信用等級為AA,發行金額為5億元,屬于10 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第5年末附發行人贖回選擇權,發行期為11月17日至19日,繳款日和起息日均為11月19日。
這筆二級資本債券主要用于充實福建海峽銀行二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增強該行的運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根據該行三季度財報數據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福建海峽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0%、10.12%、10.12%。同比分別下降2.18個百分點、0.51個百分點、0.51個百分點。其中,資本充足率較年初的14.12%下滑了2.92個百分點。
這是包商銀行觸發二級資本債券減記條款后,第一家宣布取消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中小銀行。此前的11月13日,包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擬于11月13日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并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共計約5.86億元不再支付。觸發減記的原因為,11月11日,該行接到央行和銀保監會《關于認定包商銀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的通知》,央行、銀保監會認定該行已經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全額減記在國內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歷史上尚屬首次,包商銀行此次事件也打擊了市場對于中小銀行資本工具投資的信心。“包商銀行的事件的確影響了中小銀行信用債券的發行,主要是減記條款觸發后,不還本不付息。并且二級資本債券占用表內風險資本系數較大,表外資金目前實行凈值化轉型,產品要獨立核算、獨立記賬等,虧損造成的影響更大,因此也限制了投資。”一位國有大行人士直言。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近期市場異常波動較為特殊,10月信用債違約事件多發,疊加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減記,市場需要對這些事件進行消化。福建海峽銀行取消二級資本債券發行,主要是受近期市場波動影響,發行方還是出于債券發行成功率與成本方面考慮。針對后續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計劃,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致電福建海峽銀行方面進行采訪,但電話未接通。
可以看到,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全額減記,釋放的打破剛性兌付信號非常明顯。市場人士多認為,此次事件將導致投資者認購熱情降低,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和資本補充難度進一步上升。
正如周茂華所言,包商銀行事件短期可能會整體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導致中小銀行發債補充資本難度略有上升,但目前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國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呈現顯著,宏觀風險降低且可控,政策空間充足。隨著市場情緒緩和,中小銀行業融資風險溢價將逐步降低,但預計市場將呈現結構性分化。
一直以來,監管對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問題就尤為關注,央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中提到,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敦促中小金融機構推進自身改革,回歸本源,堅持功能定位,完善公司治理。
“從中長期看,提升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能力,關鍵還是如何提升中小銀行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內部股權結構清晰、治理制度完善,風控與經營水平不斷提升,并具有一定區位或經營特色等,是獲得投資者青睞的關鍵。”周茂華進一步指出,對監管來說,應鼓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通過創新提升資本工具的流動性,此外,國內地方專項債在滿足一定約束情況下可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也將是有益探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