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科技金融、右手文化金融,北京銀行(601169,股吧)通過雙輪驅動服務首都創新和文化建設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在很多人眼里,國內傳統銀行是老天爺賞飯吃,靠息差賺得盆滿缽滿,眾多銀行同質化嚴重。
其實,這種觀點太片面了。近年來伴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推進,互聯網跨行業、跨業態的立體沖擊,很多銀行早已經在產品、服務、渠道等眾多層面下功夫,深挖護城河。借助特色化發展,眾多銀行都打造了自己鮮明特色的金融品牌,走上了差異化競爭的道路。
譬如,在眾多城商行中,在總資產規模一直領先的北京銀行就是一個典型。從發展現狀來看,北京銀行打造的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雙輪驅動效果明顯。
尤其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銀行業響應號召紛紛加大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但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何在保增長和防風險中平衡,也考驗著各家銀行的經營能力。而從最新的三季報成績來看,北京銀行一直保持穩健發展的節奏。
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資產總額達2.8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8%;存款總額1.6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5%;貸款總額1.5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3%。實現營業收入482億元,凈利潤167億元,成本收入比18.9%;不良貸款率1.52%,撥備覆蓋率223.85%,撥貸比3.41%,資產質量與撥備水平整體平穩。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北京銀行品牌價值升至597億元,按一級資本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第62位,連續7年躋身全球百強銀行。
1
雙輪驅動之——強化科技金融服務,疫情中彰顯威力
在眾多城商行中,北京銀行是探索金融科技較早的一批金融機構,成效明顯。
30多年以來,在北京銀行的金融支持下,不僅開創了與聯想、用友等30年共贏成長的典范,也相繼支持了千方科技(002373,股吧)、佳訊飛鴻(300213,股吧)、天壕節能、元隆雅圖(002878,股吧)等科技及文化領域小微民營企業,一路陪伴小米、曠視科技、北汽新能源等29家獨角獸企業發展壯大直至上市。
我們注意到,2000年,北京銀行率先成了以中關村(000931,股吧)科技園區命名的管理部,2001年率先在中關村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營支行,2011年率先設立中關村地區首家分行級金融機構——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成為國內科技金融領域的先行者、排頭兵。
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北京銀行今年再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根據公開資料,北京銀行迅速落實人民銀行、北京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通過用好政策工具、出臺專項舉措、加大信貸投放,全力服務科技企業“戰疫”及復工復產。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實現北京重點名單內企業100%對接,惠及92家企業,累計放款35.77億元。在北京地區12家專項再貸款銀行中,戶數排名第一,金額排名第二,科技型企業戶數占比達70%,最大限度用好了政策工具,圓滿完成防疫專項再貸款投放目標。
北京銀行聯合中關村管委會推出了“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截至三季度末,累計發放62.4億元,支持眾多科技企業“戰疫”。具體表現在攜手中關村擔保推出“關心保”、攜手國華文科擔保推出“科創加速貸”等專項產品,紓困科技型小微企業;聯合北京科創基金推出“戰疫”融資舉措,為其被投企業提供5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銀行還創新服務模式,依托中關村小巨人創客中心優質資源,延長免費孵化期,為科技企業提供投貸聯動、投融資對接、成長培育等全方位公益支持,為創業企業召開線上專場路演對接會。
條條措施,種種行動,均體現出了北京銀行加強科技金融的服務能力以及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感。
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1641.9億元,較年初增75.6億元;其中,北京地區科技金融貸款余額1088.14億元,全行占比66.3%,較年初增95億元,增速9.6%。累計為2.9萬家科技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6200億元,服務北京市86%的中小板、85%的創業板、76%的新三板創新層掛牌企業。北京地區63家科創板申請企業中46家是北京銀行客戶,占比73%,累計授信156.4億元。科技金融貸款在中關村示范區始終排名第一。
2
雙輪驅動之——文化金融模式升級,排頭兵作用加強
北京銀行自成立以來,就緊貼首都發展脈搏,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建設“文創企業最佳服務銀行”,成為中國銀行業推出產品最早、小微貸款最多、支持項目最全的文化金融“排頭兵”。
今年受疫情影響,文化企業遭受重創,特別是旅游、影視、教育等行業受沖擊嚴重。面對現狀,“排頭兵”北京銀行針對文化企業的扶植力度和創新模式又走在了同行的前頭。
疫情期間,北京銀行研發推出“京誠貸”專屬產品,專注服務受疫情影響臨時停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小微企業,特別是文化旅游企業,以展期、續貸等方式提供信貸資金無縫銜接。截至9月末,累計發放“京誠貸”2703筆、256億元。
除此之外,還為全北京市入駐文化園區的企業量身制定“京彩文園”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其中的“京彩文園貸”,可以實現一鍵掃碼、線上申請,真正做到“無抵押、利率低、用途準、放款快、還款便”,備受企業歡迎,展現首都文化金融擔當。
對于文化企業的支持,并非盲目,需要對癥下藥。北京銀行針對北京地區餐飲、文旅企業數量眾多,受疫情沖擊較大的情況,聯合人民文旅及人民美食發展聯盟,共同啟動“京誠貸——文旅餐飲振興扶持專項計劃”,專項資金支持不少于100億元,首批北京地區支持資金50億元。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簽約儀式上,北京銀行與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提供意向性授信10億元人民幣及一攬子金融服務,支持其影院運營,助力影視行業復工復產。
此外,北京銀行始終堅守服務首都的定位,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新視聽展上,北京銀行作為唯一銀行機構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簽署總額300億元的“支持北京視聽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上,北京銀行還發布了“運河帆影”金融產品體系,為大運河沿途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此外,北京銀行與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簽署了“關于共同建設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的合作協議”,通過多元金融服務,支持北京文化(000802,股吧)文物單位打造特有文化IP,推動首都文化產業發展。
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文化金融貸款余額691億元,較年初增加51.88億元,增速達8.1%,其中北京地區文化金融貸款余額337億元,全行占比近50%,較年初增23億元,增速達7.4%。累計為近8900戶文創企業提供貸款3257億元,市場份額始終位居北京市首位。
3
著眼未來 積極融入首都建設
在新的銀行業態下,眾多商業銀行能否適應時代發展,轉變經營模式,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北京銀行在疫情期間繼續強化其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的服務能力,從而讓其特色金融品牌光環更加閃亮。
從微觀上升到宏觀,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議》重點強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在“十四五”時期國家科技、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地位關鍵、使命重大,優勢明顯、前景可期。而作為扎根首都、服務首都的北京銀行,也應該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和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做強特色、做精服務、做優品牌,為科技、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貢獻應有力量。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