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在以聯合貸為主要業務的網絡小貸公司受到政策打擊的同時,銀保小額貸也被納入清理范圍。
今年三季度,銀保監會針對銀保機構亂收費的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規范銀行和保險公司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行為,重點領域覆蓋了小微企業信貸、制造業貸款等。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了解,由于銀保小額貸款融資成本較高,消費者投訴也比較多,而商業銀行亦存在轉嫁風險的情況,遂該業務被監管嚴格限制,目前多家銀行已叫停。市場對此頗有爭議,認為一批資質相對較差的客戶將很難獲得銀行信貸資金,其將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
銀保聯合貸
基于普惠金融的要求,商業銀行一直在加大客戶的資金可獲得性,但一批資質稍差的客戶尚難達到信貸門檻,“銀保小額貸”由此被作為一種創新產品在部分銀行推出。
所謂“銀保小額貸”,即貸款客戶在信用不達標的情況下,通過購買保險進行增信,商業銀行在放款之后,保險公司對該客戶的信貸違約進行兜底。
“銀行的貸款利率并不高,年化僅7%左右。但保險公司的保費費率大概是信貸資金的14%,使得總體的融資成本超過年化20%。”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
他表示,這項業務已開展幾年了,客戶范圍大多資質有瑕疵且授信金額較小。“在這項銀保合作中,銀行的收益并沒有特別高,而保險的費率是通過精算得出的,所以都沒有問題。但是,融資總成本加起來偏高。”
據他介紹,由于該項業務的違約率偏高,融資總成本偏高,導致投訴也稍多一些,這引起了監管的重視。“監管在普惠金融中持續要求銀行壓降利率為企業減負,這項業務反而成了一個反面典型。”
今年9月,銀保監會在清理銀保機構亂收費的行動中,“銀保小額貸”進入了監管視野。在當時下發的《關于規范股份制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在信貸領域業務合作的監管提示》中,監管提到了部分銀行在與三方機構銀保合作業務中,存在不承擔信用風險卻坐收高額費用、風險審批形同虛設、淪為提供資金的通道等情況。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如果銀行有轉嫁風險的情況,那可能就會被認定為僅是資金的提供方,這與其經營理念相悖。”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認為。
他表示,銀行在面對信貸和客戶下沉時,需要提高自身風險管控能力,以此篩選客戶、降低客戶成本。“通過合作模式轉嫁風險并沒有降低企業負擔,也不是監管推行普惠金融的初衷。”
“銀保小額貸款實際上的規模還不小,這與市場的需求相關。部分中小企業確實達不到銀行貸款的門檻,但卻有比較強的資金需求。銀行也想通過銀保合作將之納入到放貸體系中,這對于企業而言不是壞事。”華東一家股份行部門負責人稱。
“銀行直接放款的不良可能會很高。”他認為,融資成本和風險是成正比的,保險公司通過精算出來的保費和違約情況是相匹配的。
“叫停”之后
由于銀保監會下發了監管提示,多家股份行對于“銀保小額貸”陸續叫停,而一些地方性銀行則收縮了該類業務。
今年5月25日,銀保監會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要求合理引入增信安排,不得強制轉嫁費用。
《通知》指出,從增信和內部考核兩個環節為企業減負。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足夠的抵押物,一般會通過引入擔保等增信措施向銀行融資,但也相應增加了融資成本。若加上一些不合理要求,可能推高這一環節的成本。
《通知》明確要求銀行合理引入增信安排。由銀行獨立承擔的費用,銀行應全額承擔;由企業與銀行共同承擔的費用,銀行不得強制或以合同約定方式向企業轉嫁;由企業獨立承擔的費用,銀行、保險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應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支出。銀行不得強制企業購買保證保險,不得因企業購買保證保險而免除自身風險管控責任。
“由于保險公司在業務中承擔的是風險兜底的角色,公司的保險費用按照違約率來計算接近年化15%,但是這種被監管視為了不合理收費。”上述股份行人士稱,這可能與投訴也有很大關系。
該人士告訴記者,該行9月底就暫停了該類貸款,并且終止了與保險公司的相關合作。存量產品仍然按照約定運行,暫時不會受到影響。但關鍵問題是這一批資質稍差的客戶今后的融資怎么辦?銀行單獨進行授信也會擔心壞賬過高。
事實上,對于“銀保小額貸”被叫停,市場上也存在一些爭議。對于銀行而言,在監管引導下可能只是少了一款產品,但是這部分產品對應的客戶,其融資的難度可能更大。
“銀行不做這些人的生意了,他們去找小額貸款公司?去做高利貸?這都不好說。至少高利貸的融資成本肯定是高于年化20%的。”一位市場人士表示。
他認為,監管在減輕企業負擔、降低融資利率、減少融資額外費用方面的政策對企業很有利。但企業的資金可獲得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融資成本。“最好的結果是銀行和保險雙方都能讓利,或者銀行能夠直接將資質稍差的客戶納入到貸款體系中,而不是將產品直接叫停。”
“銀行可能也會通過創新開發一系列的產品,盡量做到降低企業負擔,能夠讓企業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上述股份行人士稱,這些產品都需要根據有相同特征的一類客戶來設計,普惠金融的覆蓋面肯定比以前要廣得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