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布估值結果的信托資產97只,涉及估值結果108條。
11月2日,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信登”)稱,已與中債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債估值中心”)聯合試發布首批中債-中信登信托資產估值。這標志著信托資產第三方估值實現了重要技術突破,填補了信托行業第三方估值的空白。
此次試發布的首批估值結果面向上海信托、陸家嘴(600663,股吧)信托、華寶信托、粵財信托、渤海信托、中建投信托、陜國投信托、長城新盛信托等8家首批簽約試點信托機構定向發布,內容包括估值收益率、估值全價和估值凈價等資產估值指標;估值資產包括了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附回購特征的資產收(受)益權類資產等。首次發布估值結果的信托資產97只,涉及估值結果108條。
一位北京地區信托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推進信托產品凈值化管理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估值編制的出臺有利于逐步建立起行業估值工作的基本準則,為其他公司此類工作做好基礎性準備。在此基礎上,信托公司將加快推進估值改造,投資者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的投資決策。
早在2017年3月,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下稱《企業會計準則》),其中對公允價值在不同金融資產分類中的應用做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合同現金流量特征與基本借貸安排不一致或雖然一致,但業務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的金融資產使用公允價值計量。
2018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依法計算并披露產品凈值或者投資收益情況。2020年5月,銀保監會在《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提出,信托公司開展資金信托業務應當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和《資管新規》等關于金融工具估值核算的相關規定,按照信托文件約定的方式和頻率,確認和計量資金信托的凈值。
去年以來,中國信登與中債估值中心合作,開展信托資產估值試點案例研究,推進信托資產估值相關工作,初步形成了信托資產的估值體系和估值數據標準。雙方于今年9月簽署了估值服務協議,由此建立了信托行業的第三方估值機制。
中國信登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國信登還將攜手中債估值中心推出包括合同現金流量特征(SPPI)和預期信用損失(ECL)在內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信托資產分類和計量的全套解決方案,夯實信托行業凈值化轉型基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