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肯定科技重要性的同時,要避免走入‘技術萬能論’的誤區,并由此忽略對人的管理。技術的背后,不管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或者是科技手段如何應用,駕馭人的管理不可能因為這些東西將它取消掉,怎樣將它結合好是...
10月25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強調:“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該納入監管,不管你叫‘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還是‘數字金融’、‘智能金融’,它們的本質還是金融,所以這條原則必須貫穿始終”。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一日的同一場會議中,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表示,“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李東榮表示,數字金融一方面讓金融服務更加高效率,更加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需要;另一方面則帶有明顯的網絡特征、數字特征和技術特征,這些新特征帶來新風險,從而給國家金融治理的專業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如何構建一個創新能看得清、業務能穿得透、風險能管得住的數字金融體系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除了將名目眾多的金融科技納入監管框架之外,李東榮還認為,應該秉持同類業務適用同等監管的一致性原則、競爭中性和技術中立的原則、風險和規制相匹配的原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充分肯定科技重要性的同時,要避免走入‘技術萬能論’的誤區,并由此忽略對人的管理。技術的背后,不管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或者是科技手段如何應用,駕馭人的管理不可能因為這些東西將它取消掉,怎樣將它結合好是個問題。”李東榮表示。
至于如何適應和建立新情況的治理機制,李東榮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認識到當前混業經營是存在的,而且還在不斷出現新的情況。如何建立完善各種行業背景下的行業協調監管機制,在數字元素占很大因素的情況下,傳統的分業、分段的管理模式,我們的機制如何適應。所以行業協調監管機制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國家建立了金融穩定委,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提供的很重要的頂層設計。
2、中央監管與地方金融監管合理分工協調一致。在網絡的情況下,在線上業務已經突破的區域,我們的中央監管和地方監管如何有機協調起來。
3、建立完善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有機互補的治理機制。通過搞各種各樣的行業治理機制和行政監管將其有效結合起來。
4、建立完善的跨區域、跨境的區域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的治理機制。因為在網絡上,特別是隨著數字貨幣的出現,各國都加快推進這方面的研究。數字金融產品的跨境性、跨國域性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怎樣提前預判和處理好是一個問題。
5、如何建立完善金融管理部門和科技信息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機制,這是部門之間的問題,不是一家能夠解決的,需要齊抓共管、共同治理。
李東榮坦言,隨著數字金融蓬勃興起,給現代金融功能的實現形式、金融市場的組織模式、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帶來了一系列新的變化,這種變化非常之快,由此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使得原來現有的存量治理規則的適用性下降。因為原來的規則都是一些存量,是針對過去的歷史條件下管理上出現的規則。隨著網絡技術的出現,數字技術的發展,這些存量規則的適用性是不夠的。
另外,增量治理規則的需求上升,對新出現的問題,如何治理它,我們的監管也好、行業自律也好,我們的規則標準跟上來沒有?李東榮覺得還是不夠的。
“這兩天大家說在這樣一個觀點,創新永遠是走在監管之前的,你不可能說你是事前諸葛亮,都能想到。但是有一點是能想到的,差距不能太大,時間不能太長,子彈不能飛太長的時間,你飛了很久還說跟不上,那我們可能真的就是被動挨打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李東榮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