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年會“匯聚金融人才創新引領優勢推動金融業開放變革與合作發展”分論壇上,銀保監會非銀行機構檢查局副局長裴濤指出,監管干部必須高度重視科技賦能,強化監管科技應用的意識,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等這些新技術,加強數字監管能力建設,持續增強科技運用的能力。
裴濤認為,金融監管人才培養的方向,應該有以下六個方面:一是高度的政治素養。裴濤指出,監管干部不能局限于專業業務專長,更要自覺的提高政治站位,要準確的把握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方針政策,分析研判國際國內形勢,便民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方向,找準做好金融監管工作的著力點。
二是廣闊的國際視野。裴濤強調稱,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是自己關其門來就能實現的,需要更加廣闊的視野和環境以及更廣泛的資源。作為金融監管干部必須認識到金融不可能自我封閉于國內的單循環,要有放眼全球,心懷世界的這么一種胸襟,以國際、國內大循環的視角,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金融,抱著開放的心態來對待新事物。在借鑒、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方面,不但不能弱化,還要更加的積極主動。
三是扎實的跨界知識儲備。裴濤指出,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任何一個行業的監管都不可能脫離其他行業來獨立運行。每個監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都可能面臨各種跨界的問題。針對金融監管工作中發現的跨行業、跨領域熱點、難點問題,也需要積極開展跨學科理論的研究,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借鑒行業部門經驗和國內外的先進做法,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四是牢固的法治意識。作為金融監管干部,面對不斷深化的金融業開放新格局,必須更加強化依法行政的意識,規范監管工作程序,堅持依法監管,公平公正對待各類市場主體,讓監管始終行駛在法治的軌道上,切實樹立和強化依法監管、公正監管的權威形象。
五是科技監管思維。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金融業經營活動勢必形成一個海量的資金流,海量的信息流,這樣的數據。對于金融監管數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純依靠傳統的經驗式、手工式的監管,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式。監管干部必須高度重視科技賦能,強化監管科技應用的意識,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等這些新技術,加強數字監管能力建設,持續增強科技運用的能力。
六是引領合作的領導力。裴濤強調稱,推動形成金融業開放變革的新格局,不是強調誰家優先,而是強調合作,是在打造共贏、雙贏或者是多贏的格局。這是我們的胸懷。開放的金融業為中外金融機構在產品、業務、管理、人才培訓等等方面深化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開放的金融業要求監管干部不但要具備承擔具體監管業務的能力,還要具備組織引領國際合作的一種綜合素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