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00億元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預分配額度已通知地方。
10月21日,財政部召開三季度財政數據發布會。
經全國人大批準安排,2020年安排新增地方專項債3.75萬億元。為了對沖疫情負面影響,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加大,專項債規模較去年大增74%。
(發布會現場,圖片來自財政部官網)
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介紹,經國務院批準,前期已提前下達3.55萬億元,剩余2000億元用于支持化解中小銀行風險的預分配額度已通知地方。
前三季度專項債支出2.8萬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約3.37萬億元,較去年增長58%。其中,已支出2.8萬億元,使用進度約75%,與時序進度相當。
王克冰表示,專項債資金重點用于國務院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同時積極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
其中,用于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以及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約占8成,用于生態環保、農林水利、能源、冷鏈物流等領域約占2成。
2000億元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專項債,也有望逐漸落地。銀監會消息顯示,這筆2000億元專項債資金,將用于支持18個地區的中小銀行,由省級政府負責制定具體方案。
公開消息顯示,浙江、內蒙古、廣西等省相關工作在有序展開,溫州銀行、烏海銀行、北部灣銀行等已經相繼發布公告,召開股東大會審議了申請地方專項債用于補充資本金缺口的議案。
王克冰還介紹,各地已有近3000億元專項債券用作鐵路、軌道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
這意味著,用于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規模占比在10%左右。
允許專項債用于部分重大項目資本金,可以放大專項債的撬動作用,但這些項目要滿足更為嚴格的財務、現金流標準。今年,專項債用于資本金的范圍有所擴大,允許各地用于資本金的規模占比也從20%提高到了25%。
通報資金進度慢、使用不合規的地方
各地審計廳針對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顯示,部分地方存在資金閑置、“錢等項目”的問題。
審計署關于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同樣指出,部分地方存在項目不合理或停止實施等原因,出現了資金未使用的情況,部分資金閑置超過1年。
7月29日,財政部對外發布《關于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關工作的通知》,政策進行了微調,賦予地方一定自主權,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部分地市級發改委人士處獲悉,由于今年專項債額度增加較多,且發行進度較快,部分項目前期評估不夠,存在一定風險。
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表示,目前財政部采取了以下六方面舉措來提高專項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優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投向。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堅持專項債券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平衡,重點用于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七大領域,積極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可根據需要及時用于加強防災減災建設。
二是嚴格新增專項債券使用負面清單。嚴禁將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用于置換存量債務,決不允許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嚴禁用于發放工資、單位運行經費、發放養老金、支付利息等,嚴禁用于企業補貼等。
三是允許地方依法合規調整債券用途。賦予地方一定自主權,對短期內難以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優先用于“兩新一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
四是加快新增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度。抓緊安排已發行未使用的債券資金投入使用。對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實行穿透式、全過程監控,既督促加快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也要保證資金使用用到關鍵處、緊要處,確保項目質量,決不亂花錢。
五是加大專項債券信息公開力度。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發揮全國統一的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平臺作用,全面詳細公開發行專項債券對應項目信息,加快推進專項債券項目庫公開,對組合使用專項債券和市場化融資的項目以及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項目要單獨公開,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防風險。
六是健全通報約談機制和監督機制。定期通報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使用情況,對資金撥付進度快、安排使用合規有效的地方予以表揚,對資金撥付進度慢、安排使用不合規的地方予以通報,防止債券資金滯留國庫,同時避免資金撥付后沉淀在項目單位,確保債券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和作用。
(作者:周瀟梟 編輯:李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