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5日電(游蘇杭)14日,在央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當前面臨的是特殊情況,應該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
事實上,這并非央行今年首次回應宏觀杠桿率提升的問題。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沖擊影響,我國宏觀杠桿率有顯著的上升,提升了14.5個百分點。此后,央行官網在5月12日發布《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就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答記者問》,進行了回應。
“一季度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的體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應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統籌考慮,把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時,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當前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這主要是為了有效推進復工復產,這實際上為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
此后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宏觀杠桿率再度攀升。不過對此,阮健弘在7月10日的央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應看到宏觀杠桿率上升背后的機理,當前宏觀杠桿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調節,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上升,這種階段性上升是金融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
“這實際上是為了未來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水平,是為未來合理宏觀杠桿率的水平創造條件。”阮健弘表示,“要看到逆周期政策支持實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應該說金融逆周期調節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效果都在體現。我們對全國1萬家實體企業調查顯示,截至6月15號,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已經達到或者是超過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服務業的開工率已經回升到了90.7%。所以,逆周期政策提供信用支持已經在實體經濟方面取得效果,當前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是允許的。”
而昨日,央行對于宏觀杠桿率走高的再度回應,主要是基于三季度信貸和社融的增速的不斷走高的背景。
不過,關于前三季度信貸和社融的增速過快的說法,阮健弘并不認同,“前三季度信貸和社融的增速還是合理增長,還沒有到偏快增長的狀況。”
與此同時,阮健弘還強調,看宏觀杠桿率要看一個很關鍵的年份,就是2017年。2017年提出的穩杠桿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遏制。在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的同時,存量債務風險也得到了有效和有序的釋放。
阮健弘解釋,2017年到今年,年均的宏觀杠桿率增幅是8.1個百分點。2008年到2016年,宏觀杠桿率的年均增幅是11.4個百分點,對比發現,8.1個百分點還是明顯低于11.4個百分點的增幅。
“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應該說這個政策現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且它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效率已經明顯得到了提升。突出的體現就是國民經濟穩步恢復。二季度當季GDP已經實現了正增長,我們預計三季度GDP的增速會進一步提升,這也為未來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的水平創造了條件。”阮健弘表示。
本文來源:新華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