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9-20期
開發性金融是以主權信用或多邊信用為依托,以實現某個國家、區域乃至全球公共政策或戰略性目標為宗旨,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配置金融資源、彌補市場失靈的一種金融形態。在國際上,開發性金融機構已有兩百年的歷史。作為中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開行”)自1994年成立以來,砥礪前行、探索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開發性金融路子,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金融報國、為國分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擔當
26年來,開行認真履行“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的崇高使命,主動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傾力支持國家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支持國家戰略性重大項目建設,筑牢經濟發展基礎。國之所需,業之所向。開行圍繞國家戰略重點,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傾力支持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一大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開工建設、投產運行。積極支持城鎮化建設,促進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累計發放新型城鎮化貸款3.3萬億元。助力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重點支持鐵路、公路、民航、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累計支持鐵路里程7.3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0.5萬公里,支持軌道交通項目502個,支持新建及改擴建機場120個。
落實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開行建立健全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工作機制,統籌考慮區域發展特點,完善高效協同的區域發展信貸政策,全力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政策、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助推我國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十三五”以來,開行累計向京津冀地區發放貸款2.9萬億元,向粵港澳大灣區發放貸款1.3萬億元,發放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貸款7233億元,發放東北全方位振興貸款8090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
推進金融普惠,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開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深入開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三大行動”,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三五”以來累計發放脫貧攻堅貸款1.5萬億元。通過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累計發放助學貸款1957億元,幫助133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積極探索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有效模式,累計發放保障性住房貸款4.77萬億元,其中發放棚改貸款4.49萬億元,幫助超過2300萬戶居民“出棚進樓”。以轉貸款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發放轉貸款2631億元,惠及小微企業超過24萬戶,助力穩增長穩就業。
服務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開行積極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著力推動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剩產能出清,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提升產業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競爭力。參與發起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2500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貸款,創新制造業資金合作計劃融資模式,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十三五”以來,累計發放制造業貸款1.79萬億元,累計發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1.53萬億元,為提升我國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發展綠色金融,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全力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積極支持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產品制造、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領域發展。健全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推進重點區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和國家儲備林等林業生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持續探索生態價值補償機制試點應用,研究建立縣域城鎮垃圾處理“補短板”工作機制,創新方式發行綠色債券,引導資金支持生態環保。開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2.2萬億元。
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服務我國經濟對外開放。扎實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融資支持能源資源、鐵路、電力、港口、通信與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龍頭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聚焦“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重點領域,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發起設立上合銀聯體、中國—東盟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中拉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等8個銀行間合作機制,構建全球金融合作的“朋友圈”。累計發放外匯貸款1.07萬億美元,國際業務貸款余額2880億美元。累計完成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合同簽約4312億元等值人民幣,發放貸款3105億元等值人民幣。
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助力國家宏觀調控。1998~2003年,配合國家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擴大內需,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提供近80%的信貸資金。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放緩,開行積極貫徹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政策措施,把新增貸款用在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上,成為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助推器。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開行積極服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前8個月發放復工復產達產專項流動資金貸款4624億元、“兩新一重”領域項目貸款1.26萬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1832億元、扶貧貸款2325億元、小微企業轉貸款1631億元,在關鍵時期有力支持了經濟恢復發展。
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開行也實現了自身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全球最大的對公貸款銀行和國內最大的棚改、學生貸款、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截至2020年8月末,開行集團總資產超過17萬億元,資產質量保持穩定,貸款撥備充足,資本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開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推動開發性金融基業長青
回顧開行26年改革發展歷程,實踐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也有過一些曲折,特別是胡懷邦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暴露出開行一段時期內存在黨建工作形式化、業務發展泛戰略化、風險控制模糊化、組織管理行政化的問題,教訓極其慘痛。對此,我們要深入開展反思,深刻汲取教訓,深化問題整改。同時也要看到,個別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不能抹殺開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不能否定開行人以國為家、為國奉獻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在26年的改革發展實踐中,開行積累了豐富的辦行經驗,這些經驗是推進開發性金融事業繼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堅持黨建統領發展,不斷強化政治保障。開行是黨領導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是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服務國家戰略和政策目標的銀行,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抓黨建,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年來,開行堅持以黨建統領改革發展大局,自覺把全行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中來謀劃和推動,特別是新一屆黨委班子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行,深刻汲取胡懷邦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教訓,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黨建質量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更加精準高效。實踐證明,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管金融,自覺主動與中央精神對標對表,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統領改革發展,才能保證開發性金融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為此,我們創設了行長辦公會“第一議題”制度,在深入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中找方向、定目標、劃重點。
堅持開發性金融方向,不斷彰顯獨特價值。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發展中國家地位,經濟發展中還有許多瓶頸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亟待解決,開發性金融任重而道遠。多年來,開行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特征,堅持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戰略和政策目標,積極探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開發性金融發展方向,聚焦主責主業,嚴守業務邊界,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政策任務,更好地體現黨和國家意志。為此,我們創設了經營管理雙月調度制度,及時校準經營方向,解決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偏離主業問題。
堅持改革創新,永葆開發性金融生機活力。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成立以來,開行始終站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改革創新的前沿,依靠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探索以市場化方式服務國家戰略的開發性金融之路,破解了一系列發展難題。比如,創新“蕪湖模式”破解城鎮化融資難題,開展助學貸款幫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創新市場化融資模式支持城市更新建設,探索制造業資金合作計劃緩解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等。實踐證明,只有適應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沖破思想觀念束縛,才能激發開發性金融活力,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不斷提出新思路、構造新模式、實踐新方法。為此,我們創設了不定期“制度模式論壇”,鼓勵全行上下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堅持守住風險底線,更好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開行作為金融行業的國家隊,肩負著“為人民理財,替國家算賬”的重任。無論是過去化解成立初期受多重因素影響而積累的風險,還是現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助力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開行都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斷筑牢風險防控防火墻,做好自身風險防控工作。特別是近兩年來,開行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加大風險化解處置力度,資產更實、質量更好。實踐證明,開行只有處理好發展與風險的關系,始終確保資產安全、風險可控,才能保障業務穩健可持續發展,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穩定作出貢獻。為此,我們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委員會運作機制,及時發現和化解處置金融風險,防患于未然。
堅持弘揚開行文化,不斷凝聚精神力量。開行文化是激勵開行人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26年來,開行在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戰略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全行干部員工深受開行文化熏陶,牢固樹立“金融報國”的志向理想,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養成“最講認真”的工作習慣,以國為家、為國奉獻的家國情懷日益深入人心,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作風不斷得到弘揚,干部員工投身開發性金融事業的使命感、榮譽感進一步增強。實踐證明,正是有了開行文化,全體開行人才能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斷克服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奮力書寫服務國家戰略的新篇章。
堅定方向、砥礪奮進,為服務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開發性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開行將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推動開發性金融創新發展,更好發揮服務國家戰略和政策目標的作用。具體來看,要做到“一二三四”。
一條主線,行穩致遠。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需要是開發性金融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貫穿開行改革發展的一條鮮明主線。過去,正是由于堅持這條主線,開行得以實現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未來,只有繼續堅持這條主線,才能推動開發性金融行穩致遠。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需要,就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到中央有要求、國家有需要、開行有行動;就要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階段和時代特征,找準自身位置,錨定前進方向;就要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把寶貴的金融資源投向“兩新一重”、區域協調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等亟待支持的領域,積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兩條底線,經營穩健。開行以保本微利為經營原則,不以盈利為唯一目標,不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畢竟是家銀行,成本要計、風險要控。未來經營發展中要堅持兩條底線。一是成本底線。開行不能辦成虧損銀行,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財務平衡和可持續發展。要學會算政治賬,對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不能只看經濟效益,還要看其戰略意義和社會效益;要學會算綜合賬,不能只看單個項目、單項業務的盈虧情況,而要看總體盈虧情況;要學會算長遠賬,不能只看項目短期的現金流,而要看長期能否實現財務平衡。二是同業底線。開行主要服務經濟社會瓶頸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融智和引領作用。在與商業銀行共同服務的領域,開行要與商業銀行優勢互補、協同配合,堅持同業底線,不打價格戰,不搞惡性競爭。
三級聯絡,服務實體。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客戶是銀行的衣食父母。開行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高層、中層和業務一線三級聯絡人機制,不斷提高客戶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構建“親”“清”銀企合作關系。要通過三級聯絡人機制,提高現場工作頻次和深度,將業務開發、風險防控、信貸管理向客戶現場延伸,將維護客戶關系落細落小、落在日常,全面掌握客戶情況,深入挖掘合作機會,高質量滿足客戶需求。在服務客戶和實體經濟發展中,開行將按照“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要求,對每一項工作都抓細、抓實、抓出成效。
四個牢記,方寸不亂。一要牢記開行是一家銀行。銀行不是財政,也不是慈善機構,必須尊重銀行經營常識,遵循金融規律,確保貸款放得出、收得回、可持續。要優化負債結構,拓展低成本資金來源和渠道。豐富金融產品和工具,更好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加強科技系統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為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提供支撐。二要牢記開行是一家政策性銀行。開行性質上屬于政策性金融范疇,為政策服務,為政治服務,是政策性開發金融平臺,是重要戰略工具、政策工具和宏觀調控工具,不是商業銀行。要主動與各級政府溝通合作,做到開行服務戰略首先想到政府,政府謀劃發展首先想到開行。要發揮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政府組織協調優勢與開行融資優勢相結合,以市場化方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要牢記開行是國家的銀行。開行是黨領導下的金融機構,要對黨負責。開行是國家的銀行,不是行業銀行,不是地方銀行,不是企業集團銀行,所有者是國家,服務對象是國家。開行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做引領、引導、開創性的事,著眼解決我國經濟社會主要矛盾,通過銀政合作、機制建設、整合資源、綜合算賬、構造項目,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帶動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形成合力,促進發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在經營管理中,要做到勤儉辦行、廉潔辦行,堅決防止貪污腐敗、損公肥私的行為。四要牢記開行是中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要始終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重,配合國家外交,開展國際戰略合作,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
展望未來,開發性金融大有可為。開行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職責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積極擔當作為,努力辦成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銀行,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