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20年會在北京舉行。天風證券總裁王琳晶在會上表示,當前綠色融資缺口較大,直接融資占比過小。同時結合自身觀察,指出了綠色產業領域存在的投資機會。
綠色金融快與慢
2015年通常被認為是綠色金融發展元年,在這五年當中,綠色金融已從最初的爆發期步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階段。
“我想這并不是壞事,在穩步增長階段當中,一些較為靠譜的實際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地和推進。“王琳晶稱。
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總量上看,綠色金融實現了蓬勃發展,無論是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還是綠色ABS、股權投資,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然而現實中綠色融資的缺口仍然較大。
“綠色融資所占比重總體比重不到5%。要滿足目前的綠色發展需求,至少需要綠色金融規模擴大一倍甚至更多。”據王琳晶介紹,機構測算出當前各種形式的綠色融資規模加起來大概在10萬億人民幣左右,然而金融機構總資產的規模在200多億,所占比重仍然較小,不過這也說明綠色金融發展的潛力非常巨大。
另一個現狀是綠色金融發展的結構不平衡,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王琳晶表示,在所有融資的形式當中,以綠色貸款為代表的的間接融資所占比重大概在95%以上,綠色債券、綠色股權融資、綠色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的比重不超過5%。
造成直接融資比重較小的原因何在?
綠色債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王琳晶結合自己的觀察,指出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今年上半年貼標的綠債發行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非貼標綠債的發行量卻明顯增加。
王琳晶對此解釋道,可以看到綠色債券的需求量仍然較大,但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于綠色債券的發行標準較高。以綠色企業債為例,相比普通公司債來說,發行門檻仍然較高,發行企業寧愿訴諸于比較便利的普通債券,或者發行非貼標的債券,也不愿意發行綠色貼標債券。因為貼標意味著要將100%的資金用于綠色項目。加之現在有一些所謂綠色債券的支持政策,實際上具有一些限制性,所以綠色債券的發行量一直很難有明顯增長。
另有綠色股權投資,在王琳晶看來發展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近年來可以關注到綠色環保領域的上市公司遭遇了融資上的難題,尤為集中的反映在了環保類公司身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即便是實現IPO,之后也無再融資的動作。而對于非上市公司來說,股權融資則更加困難,在二級市場上很難引入合適的戰略投資者。
談及如何支持綠色直接融資發展,王琳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支持綠色直接融資發展,推動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機構設立。目前敢于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是綠色機構的很少,當然也是因為以綠色金融現存體量難以支持專營綠色金融機構。二是希望涌現更多綠色股權投資基金,今年國家綠色基金的設立就是一個利好消息。
未來已來 機會何在?
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主要遵循的是九部委于2019年推出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這也是全球第一個以中央政府的形式下發的綠色產業指南,涵蓋的產業范圍較為廣泛。
王琳晶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進行了發問:“在目錄所涵蓋的這些產業領域當中,究竟有哪些投資機會呢?”他總結出三類值得重點關注的行業:
第一,傳統的節能環保的行業。傳統的環保和節能行業加上園林、水務等總共不到200家上市企業,這應該是該行業里最精華的公司,卻沒有一家市值超過300億,問題還是在于盈利模式的原因。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公司大多數是施工企業,這一類型向來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高,也從客觀上體現了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如果能夠出現行業整合的趨勢,有一個行業整合者能夠入局整合起來,也許對他們的估值會有明顯的提升。
第二,處于新能源生產和消費核心環節的企業最值得關注。資本市場對太陽能(000591,股吧)發電、光伏發電及其上游產業鏈給出極高關注和估值兌現。前三個季度,主要的一些太陽能產業鏈廠商股價漲幅在3%,現在價格是去年年底價格的3倍。此外,電動車企業的表現在今年比較突出,國內很多電動車廠商紛紛在美股上市,也有較好的股價體現,資本市場深圳對一些還在巨額虧損的企業給出上千億的估值。
第三,看好綠色服務業。盡管目前規模不大,但已成為主流和關注點,主要是因其具有輕資產、分散的特點,綠色檢測、認證、咨詢等也包括在內。如果能把這些服務的力量整合成為一個龐大的綠色服務產業集團,未來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