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全國范圍內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浙江的數字鄉村是什么樣的?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浙江的蘭溪、天臺等縣市的鄉村,了解到科技在浙江鄉村振興中起到的推動作用,助力破解鄉村治理頂層設計缺失、資源統籌不足、數據信息薄弱、金融服務欠缺等問題。
蘭溪“數字鄉村”試驗:誠信積分可獲貸款優惠
蘭溪市地處浙江中部偏西,轄屬鄉鎮、街道有16個,市域土地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8萬——一場數字鄉村試驗就在蘭溪市馬澗鎮的馬塢、蔣塢、西湖、下杜四個試點村莊展開了。
農行的數字鄉村項目組在馬澗鎮公眾號“山水馬澗”平臺上加載數字鄉村板塊及云平臺搭建(村鎮門戶搭建)、村戶聯碼門牌設計、誠信積分體系建設、金融板塊建設初步形成本地標準化系統。
截至8月31日,“山水馬澗”平臺累計收集村民家庭信息1215戶、村民信息4052人、村民認證497人次、黨員信息140人。安裝戶聯碼智能門牌1176塊、覆蓋率達96.8%,實現“戶聯碼”智能門牌全覆蓋,戶聯碼智能門牌以“戶”為單位,把基層治理從網格下沉到家庭戶,做到治理精準到戶、數據關聯到戶、服務下沉到戶,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到戶難的問題。
在當地銀保監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馬澗鎮和農行金華蘭溪市支行還在村級經濟賬戶、村辦企業賬戶等方面探索合作,靠前服務,積極參與到政府社會基層治理中,參與到政府的產業規劃中,比如參與到地方政府的楊梅產業規劃中。
同時,每個試點村還擁有自己的“數字鄉村誠信積分”體系,將環境治理、和諧穩定、民生建設、特色產業、遵紀守法五個維度共39項細則納入誠信積分考評體系中。摒棄枯燥式的條例化細則,以圖解做法指引村民“一看就懂”,其中加分項14項、減分項25項。
誠信積分還與農行的信用村打分體系打通,掛鉤信貸。以目前試點的馬塢、蔣塢、西湖、下杜四個村為例,全部已建成“信用村”,村民建檔4085戶,產生白名單486戶,其中發放惠農e貸48筆,合計金額820萬元,全部是無需抵押和擔保的信用貸款,利率優惠力度在2%-4%。
產業扶貧:飛地開啟“山海協作”
“一座天臺山,半部全唐詩”。
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浙江省天臺縣是全省相對薄弱村數最多的縣,374個行政村中,省定相對薄弱村有275個。而臺州市路橋區則是浙江省內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天臺縣和路橋區依托“飛地模式”開啟了山海協作。
所謂“飛地模式”是指將人才、資金、技術、管理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荒廢土地整合,促進村集體流轉土地,建設農業設施,發動低收入農戶持股。依托“公司+村集體+農戶”的“飛地抱團持股”模式,幫助村集體和貧困農戶獲得每年都有保底的穩定收益。
天臺縣26個行政村和臺州恒金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臺州恒金”)簽訂天臺—路橋“飛地抱團”聯購項目合作協議,抱團聯購“恒金小微產業園”標準廠房,依托山海協作政策,保底年收益率10%以上,參與該項目的村在今年10月底即可收到分紅。
在這種模式中,銀行的信貸資金成為重要的資金保障。截止目前,天臺縣農行簽約金融自治村總數達187個村,農戶貸款總量達74748萬元,支持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等重點項目建設發放貸款6.6億元。
天臺縣的銀行業還讓利于村,提高了村集體銀行存款的利率,比如天臺縣農商行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銀村業務合作協議》,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近1000萬元,其中,59個薄弱村共存放1.2億元,平均每村年經營性收入增加2.3萬元。
“天臺縣集體經濟薄弱村物業園項目”(以下簡稱“消薄”物業園項目)總建筑面積106667㎡,主體為天臺縣鑫合集體經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由天臺縣基投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天臺縣151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同出資,村集體每股資金為60萬元(其中50萬元為財政補助資金,10萬元由村集體自行出資),共占189股,村方總投資額為1.134億元。
項目園區位于投資總額超50億元的省級工業園區——天臺縣工業園,園區內有銀輪機械、永貴電氣、圣達生物(603079,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及數百家中小微企業。
“消薄”物業園項目是天臺縣汽車用品產業園的重要組成,當地政府結合治危拆違工作,接納低散弱的汽車用品企業進園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項目建成后,將通過招商獲取運營收益,所得收益將按比例分配給參股的集體經濟薄弱村,使各村少量資金實現“錢生錢”,促進實體經濟“二次創業”,變“村村冒煙”為“集聚發展”。
農行天臺縣支行給項目授信固定資產貸款1.88億元,期限14年,并于3月31日發放首筆貸款6000萬元,6月份發放貸款9300萬元,截止目前共為“消薄”物業園項目輸血1.53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