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2020《紅周刊》上市銀行競爭力排行榜

    2020-09-28 14:47:38 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 | 王立峰

    ·編者按·

    金融強監管以及持續多年的金融去杠桿,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生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居民財富總額的增長,也意味著商業銀行未來面臨新的業務藍海,所有這些都呼吁商業銀行的積極變革與轉型,終極目的——提升競爭力。但近年來,銀行業風險事件頻發,從之前的錦州銀行被接管,到今年恒豐銀行被注資,至包商銀行破產,這些業內的重大事件都在提示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的過程中,尋求發展與穩健經營應該并行不悖。?

    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中國目前共有超4000家各類型銀行業機構,性質上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城商行以及農商行、農村信用社等。?

    《紅周刊(博客,微博)》的樸素使命,是為資本市場找到中國最好的商業銀行,而上市銀行又代表著中國銀行業最好的資產質量。?

    為此,《紅周刊》精心構建了一個涵蓋財務指標和監管政策指標的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基于申萬銀行業分類,共計40家以內地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商業銀行進入我們的評價范圍,其中AH兩地上市的,只選A股一家。時間跨度方面,始于2015年終于今年上半年,中間的評價過程采納的宏觀與銀行業數據近5000個,最終得到上市商業銀行高競爭力排行榜。?

    盡管,基于歷史信息的統計評價還不能必然反映一家銀行的未來,但是一個基于5年多的歷史跨度所展現的座次排名,還是會向我們傳達一些重要的信息,如卓越或者平庸,穩健或者成長。借此,我們能看到不同商業銀行圍繞規模、營收結構、區域、資本、風險管理的差異進而展現出千姿百態的經營特性,并在他們內部呈現差異化的競爭格局——有的勝在規模,有的勝在更優的業務結構上,也有的銀行依靠區域優勢取勝。

    當前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變革,直接融資比例逐漸提升,金融脫媒的深化,會對依賴間接融資獲利的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帶來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貴族”身份的沒落。

    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中國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意味著中國財富管理大時代的到來,超百萬億的資管市場等待商業銀行角逐和開發,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銀行的競爭生態、營收結構與盈利模式。從本次競爭力排行榜上,排名居前的商業銀行的中收業務(非利息收入)占比明顯處于行業高位,且高于上市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前十名的中收業務占比平均值為33%,后十名平均值為21%。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商業銀行也需要在財富管理、中收業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惟其如此,才能走出一味依賴息差和資本擴張盈利的陳舊模式,從而獲得投資者的更多認同。

    40家上市商業銀行總體畫像

    有黑馬也有常年后進生

    經過系統評價與計算后,我們得到了從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40家上市商業銀行競爭力排行,以及2020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的排名上升或者下降。

    通過這個排行榜,我們能看到不少的商業銀行最近幾年快速進步,也看到不少銀行地位快速下降。具體來看,青島銀行(002948,股吧)、張家港行(002839,股吧)以及常熟銀行(601128,股吧)等10家銀行排名上升超過10個名次,上升最多的是張家港行,青島銀行成為了“黑馬”,闖入前5陣營;但依然有7家銀行的排名大幅下降10個名次以上。在這個排行榜上,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青島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等位居前五,而江西銀行墊底下降名次也最多。

    從資產方面看,中國商業銀行最優質的資產集中在40家上市銀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榜單中的40家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205.8萬億元,占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的比重達82.31%。規模占比可以看出,這些商業銀行身上的特性,足以代表中國商業銀行整體面貌。數據來看,過去幾年持續增長,2014年至2019年,總資產年化復合增長率達10%。

    從40家上市銀行與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的比較來看,過去幾年,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見圖1)。不過,今年上半年小幅回升3個百分點。原因在于疫情沖擊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具備更足夠的“彈藥”擴張資產。

    圖1 上市商業銀行總體占比

    而從資本角度,截至2020年6月底,40家商業銀行歸母權益資本總額15.96萬億,較2019年底增長4%。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權益資本的上升,主要源于永續債的發行。上半年,40家商業銀行累計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3020億元,占今年上半年權益資本補充額的接近一半。

    多渠道的資本補充,提升商業銀行資本實力。據銀保監會數據,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14.21%,這一數據也是自2009年以來的較高水平。不過,由于上半年撥備增長,不良貸款核銷以及風險資產規模增長等因素,這一數據還是比2019年底小幅下降0.43個百分點。

    從排名來看,國有大行總體上升,股份制銀行大致穩定,農商行競爭力地位上升明顯,城商行整體有所下降。農商行競爭地位的上升,主要源于過去幾年的IPO融資,資本補充。16家城商行,有10家排名下降;9家農商行,6家排名上升。數據顯示,個別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的確需要改善經營,提升競爭優勢(見圖2)。

    圖2 不同性質上市商業銀行競爭力地位比較

    2020《紅周刊》上市銀行競爭力排行榜

    直接融資的挑戰

    并不意味著銀行貴族的沒落

    作為信用中介,商業銀行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其不僅是為實體經濟輸送資本,提供流動性支持,商業銀行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在于其通過對信貸資金的配置,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統計數據清晰顯示,過去幾十年,信貸與經濟增長高度相關,成為過去幾十年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資本力量(見圖3)。

    圖3 信貸增長與GDP增長率比較(%)

    不過,就目前來看,傳統經營模式下的商業銀行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意義面臨挑戰。從經營模式方面看,未來經濟發展更加依賴科技與創新,傳統上,商業銀行依靠現金流評估債權風險敞口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科技與創新的驅動下,直接的股權融資相比債務融資具備顯著優勢,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傳統銀行商業模式的競爭力及其對經濟的貢獻。

    從社會融資規模的構成來看,信貸在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不斷下降,而直接融資(含股權以及債券直接融資)總體不斷上升。Wind統計顯示,在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中,信貸融資占比從2002年的92%下降至2019年末的66%;直接融資從原來的4.9%上升到2019年末的14%(見圖4)。隨著證券市場注冊制的逐步實施,實體經濟將更加依賴直接融資獲取資本是必然趨勢,這對于依靠間接融資賺錢的商業銀行不太有利。

    圖4 信貸與直接融資占社融比重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接融資的興起對于商業銀行經營“肯定會有沖擊”。

    二級市場給整個銀行板塊的估值,或從側面說明這一趨勢。相比商業銀行不足0.79倍的PB(市凈率,Wind)估值,更加受益于直接融資發展趨勢的券商板塊,目前整體估值2.21倍PB(Wind)。投資者對于券商板塊的偏好,部分反映了市場普遍預期未來直接融資相比信貸融資具備更快的業務擴張速度。

    然而,挑戰并不意味著商業銀行“貴族”地位的失落,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直接融資的興起對于商業銀行經營“肯定會有沖擊,但商業銀行在經濟中的重要性并不會根本改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競爭的關系,中國發展直接融資、發展資本市場20年了,依然占比較低。雖然近些年,管理層一直在給直接融資鋪路搭橋,但中國老百姓(603883,股吧)投資文化理念是更注重確定性,把錢存到銀行不擔心會丟,銀行還是很容易吸收到存款”。

    中國資本市場要想獲得直接融資的大發展,還需要“構建新的法律體系和新型的信托關系”,郭田勇對此評論到。

    而作為職業投資人的否極泰基金總經理董寶珍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直接融資要有法律制度、投資者保護制度、股權文化、股權倫理的配套。”他對《紅周刊》說,“直接融資需要的基礎文化和制度的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幾十年一代人的時間。現階段商業銀行優勢很難被削弱,未來依然是金融市場的核心主力,具備充足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我看好銀行股的原因之一。”

    商業銀行在二季度的部分表現印證了上述觀點。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金融機構累計新增信貸9.7萬億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銀行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緩解了實體經濟的現金流困境,這顯示了商業銀行的地位,也是商業銀行競爭力的表現。

    此外,也有機構認為,正在推進的銀行混業經營,對銀行來說反而會直接受益。天風證券在2020年6月29日發布的題為《關于混業經營的5個重要問題》的報告中指出,中長期看,放開券商牌照會給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利于提升非息收入占比,降低息差依賴。如JP Morgan、2019年券商的投行手續費和投資交易手續費就占了營收的18.6%。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商業銀行告別兩位數增長

    雖然直接融資的大發展不能撼動銀行的地位,但銀行告別兩位數增長卻是不爭的事實,“周期”更是銀行避不開的挑戰。

    商業銀行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經濟擴張,在規模驅動下,商業銀行盈利擴張,是一臺龐大的賺錢機器;經濟下行時期,壞賬上漲,撥備增長,商業銀行盈利下降。

    中國的商業銀行在經濟高速發展時,盈利增速可以超過60%,如2007年的工商銀行。2011年底,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原行長洪崎曾說,現在銀行掙錢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但隨著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商業銀行經歷了從2013-2018年的痛苦調整期。這個期間,商業銀行不良上升,盈利下滑。頗具代表性的大型銀行工商銀行,2015-2016年整體盈利增速大幅下滑,僅為0.5%上下,而其他商業銀行大致呈現與工商銀行類同的趨勢(見圖5)。

    圖5 商業銀行不良率、利潤增長與GDP關系

    順周期或者逆周期的不同資產質量以及經營業績表現,考驗著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資產定價能力,而最終會被反映到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上。在順周期時很難看出商業銀行經營水平的高低,但經濟下行時期就不一樣了,有的銀行不良率飆升,規模難以擴張,一時間難以走出困境;而有的商業銀行不良率總體表現平穩,并較早走出不良貸款的泥潭,前者如華東以及北京地區某股份制銀行,后者如招商銀行。

    如圖(見圖6)所示,招商銀行2016年率先在行業內迎來不良資產拐點,隨后開始進入下一輪的資產擴張;然而這個期間,招商銀行的不少同行競爭對手,還在不良資產的泥潭里面掙扎。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招商銀行的資產規模擴張相對更加平緩,個別銀行則呈現較大幅度的起伏(見圖7)。這種趨勢背后,反映的正是風險管理能力,以及行業內競爭力的高低。

    圖6 四家股份制銀行不良率走勢比較

    圖7 四家股份制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比較

    從中國經濟發展表現看,苦日子快要過完了,商業銀行很可能迎來一個比較好的窗口發展期。隨著基欽周期的到來,商業銀行也將跟隨經濟擴張而實現進一步擴張,但是這不意味著商業銀行能夠恢復過往的業績高增長。

    郭田勇對《紅周刊》記者表示,中國商業銀行要想再實現過往的業績高增長“可能是比較難的,因為整體的經濟增速其實是在往下降的”,“在這種大背景下,銀行業如果高增長,這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可能會有個別的銀行短時間能夠實現,比如剛剛成立的銀行。”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超過10%的只有兩家;2019年,盡管有22家,但是以工農中建為代表的中國最大的四家商業銀行平均增長率僅為4.67%,從2015年以來一直維持低位增長(見表1)。

    表1?上市商業銀行業績增長情況

    這樣的發展趨勢,意味著商業銀行的發展未來更需要在穩健與增速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以本次競爭力排行上排位居末的江西銀行為例,其在2016年前后的規模增長一度接近了50%,但是過度發展的結果是不良率的飆升,最終拖累其發展。今年上半年規模同比僅增長1.69%,利潤更是大幅下滑近25%。包括工農中建在內的四大行則依靠均衡的經營,依然獲取行業內較好的競爭力,盡管規模、業績增長沒有像競爭力排行榜中的個別中小銀行那么搶眼。

    中國商業銀行整體大而不強

    既有偏見 也有客觀因素

    截至2020年6月,40家上市商業銀行,擁有206萬億總資產,這相當于107個富國銀行的總資產體量。盡管規模龐大,但中國商業銀行給大部分投資人尤其是海外機構的整體感覺是大而不強。

    從經營效益的角度,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2019年,中國商業銀行整體資產利潤率僅為0.87%。同期富國銀行這一數據為1.02%。從息差看,2019年,富國銀行凈息差2.73%,同期,中國商業銀行整體為2.2%。上市商業銀行中,從可比銀行來看,國內規模居前的商業銀行中,凈息差最高的是招商銀行,但是招商銀行較高的凈息差是以比富國銀行更高的不良率為代價的。2019年,招商銀行不良率是1.16%,是同期富國銀行的一倍。

    對于這樣的評價,董寶珍并不認同。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其表示,直接用富國銀行與招商銀行的不良率比較本身有問題,原因是經濟周期不對等,兩家銀行不同的不良率表現屬于正常。

    整體來看,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率表現也較高。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率1.94%,國有大行不良率1.39%,股份制銀行1.64%,城商行則高達2.45%。較高的不良率,外界通常批評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壞賬太多,這也影響了投資人的信心。

    但郭田勇和董寶珍卻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不良率的問題。郭田勇說,中國的商業銀行放貸款的量都是比較大的,不良率雖然高,但是由于它整體的盈利水平比較高。中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利息比美國高,所以中國商業銀行消化不良的能力也是比較強的。董寶珍也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發展還是比美國快,在經濟相對高增長的過程中,不良的生成較高,高增長經濟體消化不良的能力也更強。

    即便如此,從市值角度,我們依然能夠發現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國內商業銀行規模居前,但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估值水平距離海外大行差距頗大。《紅周刊》統計了幾家典型內資商業銀行與海外銀行的市值表現(9月12日數據見表2)。

    表2?境內外商業銀行估值比較

    以四大行之首的工商銀行為例,其管理資產規模33萬億,相當于17個富國銀行的體量,但是,工商銀行的總市值為1.8萬億,富國銀行市值7000億,僅為富國銀行的2.6倍。

    估值差異反映中國商業銀行與海外銀行存在差距,這包含了商業銀行經營模式、風險管理能力,甚至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董寶珍認為,商業銀行出現這樣的估值落差,是因為簡單套用西方經濟學的邏輯來評價中國商業銀行的結果,但是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不考慮經濟體在文化和制度上的特殊性會必然犯錯。中國商業銀行有自己的特殊優勢,在危機來臨時企業與銀行在政府協調下容易形成互信,而互信是金融運行的最重要基礎,互信有利于系統穩定。他暗示投資者并沒有對中國商業銀行的這種優勢給與合理估值。

    “中國商業銀行業的估值目前已經低至二戰以來全球上市銀行的最低估值水平。這是不正常的,里面包含著機會。”董寶珍說。

    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在盈利模式上,高度同質化,且主要依賴存貸利差。富國銀行等西方不少銀行則通過深耕客戶服務獲得競爭優勢。

    郭田勇對《紅周刊》分析道,商業銀行的估值來源于銀行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盈利能力。相對中國商業銀行,美國商業銀行的優勢一個是中間業務,一個是財富管理方面,這些業務不占用資本,而中國的銀行靠放貸款的模式肯定要占總資本的,這最終會導致商業銀行股東回報率難以提升。從投資者角度,這顯得不值錢了。

    而從行業內來說,在利率市場化沖擊下,原來高度依賴息差和規模盈利的商業銀行傳統模式,遭遇了息差收窄的經營壓力。高度同質化的經營模式下,不同性質的商業銀行之間不得不展開攬存大戰,不少城商行的存款利率明顯高于股份制銀行以及國有大行。以江西銀行、杭州銀行為例,其3個月整存整取儲蓄存款利率1.54%和1.43%,同期,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存款利率均為1.35%。

    但是,商業銀行最終還需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才能獲得更多投資者認同。

    通過《紅周刊》的排行榜看到,部分中等規模的股份制銀行或者城市商業銀行還是走出來了,如排名靠前的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幾乎成為行業翹楚。行業內格局的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變動,反映的正是不同銀行的發展戰略以及最終競爭優勢的高低。

    此外,從競爭對手的角度,金融開放,外資銀行在華擴張加速,角逐中國金融市場。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居民財富的增加,意味著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未來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里才是中國大多數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真正藍海。超百萬億規模的資管市場等待中國商業銀行角逐,在這個領域,中國商業銀行還存在諸多不足,無論是規模還是管理能力方面,但是這個領域卻正是外資銀行的優勢所在。

    圍繞競爭優勢構建,國內銀行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即使是排名靠前的寧波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都還存在缺點與不足。比如,寧波銀行規模還是偏低。規模代表著市場和行業影響力,沒有規模,意味著其在私人財富、信用卡等業務的擴張方面將會遭遇“天然”的影響力壁壘;相比招商銀行,它的盈利能力還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在資產利潤率上,2019年,寧波銀行1.54%,招商銀行2.17%。

    除此之外,中國商業銀行還需要在管理等各個“軟”層面加強和提升。郭田勇表示,商業銀行要想構筑影響力,除了規模之外,商業銀行還是應該注重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從這個角度,有“零售之王”稱號的招商銀行也未足夠好。在其踐行“一體兩翼”,走向輕型化商業銀行,并借助金融科技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時候,過于追逐利潤導致了這家銀行“錢端”事件的爆發。通過招商銀行與富國銀行的比較研究,更會發現雙方之間存在的差距,比方信貸資產的質量、經營路線上顯示出來的對于客戶的深耕細作等等,富國銀行更勝一籌。

    圖8是過去十年富國銀行與招商銀行不良率對比,結論很明顯,招商銀行具備更高的風險偏好。當然,招商銀行借助較高的信貸資產收益率獲得了足夠的風險補償。投資者會擔心這種相對高的風險偏好會否成為銀行的文化。文化才是決定一家企業生死的終極法門。“錢端”事件之后,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發內部信《招行距離冬天還有多遠》,直言招行,“冬天即將來臨,是因為已看到文化價值觀的劣化和激勵機制的僵化。”

    圖8?招商銀行與富國銀行不良率比較(%)

    規模決定市場格局

    大行略顯平庸 中小行更具進取心

    正如上文中提到,商業銀行是一個規模經濟類行業,競爭優勢的大小首先要看規模,特別是在中國的金融環境之下,傳統的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驅動銀行規模和業務增長。

    《紅周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26萬億,占全部A股上市銀行規模的比重超過了61%,這一比重相比2015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見圖9)。

    圖9 2015-2020H1競爭力前十資產規模及占比

    從盈利來看,趨勢更加明顯。競爭力排行前十的商業銀行2020年上半年總計實現凈利潤5835億元,占全部上市商業銀行凈利潤規模的比重達到了66%,其他31家銀行分食剩余34%的利潤,這一數據較2015年提升了近12個百分點(見圖10)。

    圖10?競爭力前十商業銀行凈利潤占比

    以工農中建交、郵儲為代表的六大國有銀行資產總規模占全國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的64%以上,股份制銀行規模占比25%,這本身決定了更廣闊的市場影響力還是在國有大行以及部分行業內領先的股份制銀行,更多的中小型商業銀行只能依賴于地方發展,服務當地經濟。

    當然,出于基數的原因,中小規模商業銀行總體規模原來較小,這些銀行在增長性方面顯然更具備進取心。從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排名快速攀升的寧波銀行、青島銀行,張家港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等,主要受益于更快的規模擴張。數據顯示,相比2015年的資產規模,前述銀行資產規模分別上升111%、135%、96%、61%以及86%,這遠超同期商業銀行整體52%的規模增長。招商銀行走“輕資產”的道路,同期依然獲得了47%資產規模擴張(見圖11)。

    圖11?商業銀行規模增長比較

    不過,中小銀行的規模增速較高,不意味著市場邊界以及市場競爭力的無限擴張。出于監管的原因,以及商業銀行穩健發展的需求,包括國內大型商業銀行的既有格局,中小銀行尤其地方銀行要想實現競爭力的提升更容易在規模邊界方面碰壁。郭田勇認為,小銀行應該立足“它的地方特色,深耕小微”。

    資本多寡構建銀行生命線

    前十、后十可見業務發展高度

    商業銀行,作為獨立的經營主體,擴張規模、擴大營收,增厚利潤以滿足股東利益是本能的需求。從監管的角度看,過度的風險資產膨脹必然導致金融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表面看是來自債務的過度膨脹,本質上是缺乏對于銀行資本的有效約束,導致銀行業務過度膨脹。包括國內部分商業銀行最近兩年出現經營困難,甚至走向破產境地,部分原因也是如此。

    基于此,監管機構試圖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套上“緊箍咒”——商業銀行需要在滿足一定的資本條件下,才能獲得健康發展,這就是資本充足率。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規定,在滿足逆周期調節的前提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能低于10.5%。

    資本充足率反映資本對于風險資產的補償或者吸收能力。商業銀行如果不具備充足資本,就難以擴張風險資產,也就失去了業務發展的能力。因此,資本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就顯得格外關鍵,成為銀行業務發展與安全的生命線。

    排名前十的商業銀行,簡單算數平均的資本充足率為15%,但是排名后十的商業銀行,簡單算數平均的資本充足率僅為13%。個別銀行目前還低于12%(見圖14)。事實上,在我們的排行榜上,競爭力排名居前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表現較好。圖12為競爭力排名前十(藍色)與排名后十(綠色)的商業資本充足率的比較分布:

    圖12?競爭力前十與后十資本充足率比較(%)

    從業務發展的角度,更高的資本充足率,意味著更大的業務發展的空間。因此,我們發現,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領先的銀行,其資本充足率也會更高。

    資本還能反映商業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在經濟下行期間,不良上升。商業銀行必須有足夠的資本吸收這些損失。這一點2019年以來不少銀行的處置資本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建行,大手筆集體撥備,同時核銷壞賬,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持難以實現。通過這樣的舉動,建設銀行實現了2020年輕裝上陣。建行也因此在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當然,也有反例,典型的就是地處華東的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見圖13)。該銀行近兩年之所以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本的約束。由于不良貸款高企,如果想加速處置不良貸款就會消耗資本,這會導致其資本充足率面臨可能的監管紅線。下圖為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以及資產規模的增長速度比較。圖的趨勢完整揭示了該銀行過去幾年業績的沖動、不良的壓力以及規模增長面臨資本約束的尷尬局面。

    圖13?華東某股份制銀行不良率、資本充足率與資產增長率趨勢(%)

    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決定息差

    排名靠前的銀行中收能力突出

    利率市場化挑戰商業銀行經營模式。鑒于此前長期的利率管制,商業銀行慣性思維依然是通過存貸利差獲取可觀的營業利潤。存貸利差的結果最終通過凈息差這一結果來呈現,成為商業銀行盈利的源泉。

    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凈利息收入對于商業銀行營收的貢獻長期維持在近80%的高位。今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對于商業銀行營收的貢獻達76%。

    過度依賴息差,在利率市場化、LPR引導利率下行以及監管層要求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的背景下,意味著商業銀行如果不能做好負債端成本的控制,商業銀行將面臨凈息差進一步收窄的壓力。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收窄至2010年以來歷史性低位(見圖14)。

    圖14?商業銀行凈息差(%)

    息差下降影響盈利能力,在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政策引導下,負債端的成本穩定性成為商業銀行息差水平的重要保障。這高度考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主動管理能力,一方面銀行必須通過積極的資產配置,盡量維持較高的生息資產收益率;一方面通過積極的負債端資金配置,降低負債端利息成本壓力。那么,較早適應了這個格局的商業銀行最先獲得了行業內較好的競爭優勢。

    從排名看,競爭力排名居前的商業銀行,普遍在凈息差方面有著更佳的表現。排名居后的商業銀行,凈息差的表現整體落后。

    以國有四大行為例,排名居前的建設銀行凈息差要大于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更是遠高于中國銀行(見圖15)。

    圖15?四大行凈息差比較

    不過,再好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都是建立在現有的存貸利差格局之下。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直接融資的不斷推進,在傳統的息差之外,商業銀行長久競爭優勢的建立,在零售業務,在于業務結構調整,在于中收業務。

    還是以前述提及的四大行為例,零售業務上可以看出四大行之間的比較優勢。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零售業務貸款占比42.26%,工商銀行半年37.66%,中國銀行38.17%,農業銀行40.32%(見圖16)。過去十年,建設銀行零售貸款業務占比持續上升,高于其他三家大行,這些信息最終都被映射到了競爭力排行榜上。

    圖16?四大行零售貸款業務占比

    從本次競爭力排行榜上,也不難發現,排名居前的商業銀行的中收業務(非利息收入)占比明顯處于行業高位,且高于上市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前十名的中收業務占比平均值為33%,后十名平均值為21%。

    從銀行性質看,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處于優勢地位,農商行以及城商行競爭地位處于劣勢。原因應該在于農商行受限于地域,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包括支付等在內的中收業務可以有效突破地域邊界,這有助于國有大行以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中收業務提高競爭力。具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中收業務占比低于20%的共計10家,其中5家是農商行。農商行里面,中收業務占比最高的是蘇農銀行(603323,股吧),中收占比24.7%,但遠低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30%-40%的中收占比。

    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商業銀行也需要在財富管理、中收業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惟其如此,才能走出一味依賴息差和資本擴張盈利的陳舊模式,從而獲得投資者的更多認同。

    記者手記:排行榜說明

    本排行榜的形成,基于40家銀行,近5000個數據,涵蓋15類財務與監管指標,綜合考慮規模、盈利能力、銀行增長性以及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基礎上,根據特定銀行業績表現,對于每一類指標賦予一定權重的分值,并最終匯總形成商業銀行排行榜。

    為了防止評價的偏差,《紅周刊》所有的評價過程沒有任何的主觀因素。從最終的結果看,成果讓人欣慰。我們不妨通過市值表現作為一個旁觀量來評測這一結果,盡管上市商業銀行的市值表現,并不能作為一家銀行競爭力高低的必然標準。

    統計結果顯示,排名前十的商業銀行的平均市凈率1.13倍,后十名只有0.78倍。如果考慮到排名后十的還有不少是中小規模銀行,他們的流通盤更小,通常更容易獲得市場溢價的話,那么這個結果進一步證明我們評價體系的客觀性。

    當然,本排行榜的一些不足,應該說,基于歷史信息的局限性,單純的一些財務數據還不能反映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全貌。商業銀行在經營中,需要滿足國家政策,需要符合資本的監管要求,需要滿足股東利益訴求,等等。這些條件的滿足與資本適配,就出現了商業銀行經營上的巨大差異。有的商業銀行風格偏激進,有的相對穩健,前者如一南一北的兩家股份制銀行總體激進,后者如招商銀行以及四大行,相對穩健。不同的經營風格,當然會影響一家銀行的業績和競爭優勢,核心是風險與補償是否對等。

    再比如,商業銀行經營中出現的重大丑聞、巨額監管罰款、業務禁止等,這些非財務類信息,我們也沒有在這個競爭力報告中體現。就在本月中旬,銀保監會剛對一家地處北京的股份制銀行處以上億元罰款。再諸如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問題,其對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至關重要。

    還有科技創新,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和取得的進展,這部分內容我們的評價體系也未能涵蓋。再比如資本結構的多元化,這本身是有助于商業銀行增加吸收損失能力以及推動商業銀行穩定發展,評價體系尚未包含。

    事實上,正是基于上述種種主觀因素在內的差異,導致了商業銀行經營上的千姿百態。令人遺憾的是,上述主觀因素,尚未被有效的量化到我們的評價體系里面。

    不過,《紅周刊》計劃通過持續的對銀行的追蹤和報道,不斷揭示商業銀行之間競爭優勢的差異,以最終構建《紅周刊》年度最佳商業銀行排行榜。

    (本文已刊發于9月26日《紅周刊》,文中數據,如未特別指明,均來自Wind。文中提及個股只做舉例和邏輯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責任編輯:李悅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2020|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