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初由“360金融”正式更名為“360數科”后,近日,在“360數科技術開放日”上,面對北京商報記者的采訪,360數科技術團隊對技術輸出方面360數科與同業有何區別、如何應對業績考題等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定位樣板化技術輸出
技術開放,這一詞對于業內來說并不陌生。目前,包括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互聯網巨頭均在此方向發力不斷,其依托流量資源和數據優勢,吸引了一大批金融機構的靠攏與合作;此外也不乏一些純技術公司,盡管自身并未涉足金融,但通過對技術層面的術業專攻,也可對金融機構進行單點式輸出技術。
360數科首席科學家張家興針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作為開放者各家優勢各不一樣。”張家興稱,“部分互聯網寡頭,手握海量流量和數據,更具平臺化、體系化優勢,但不得不說在經驗輸出方面未有太大建設;此外也有一類技術輸出機構,如AI公司自身沒有偏金融類業務,純粹開展單點技術類的輸出,以及一些專攻風控模型的公司,單點形成技術聚焦輸出,但因自身未曾涉及金融,因此在業務深度和理解上差強人意。”
張家興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以360數科為代表的公司,定位是樣板化技術輸出,即把自己做成樣板,并把做成樣板過程所產生的經驗,提煉成金融科技能力,再開放給有需求的機構。
相較其他兩類技術輸出方式,張家興認為樣板化輸出有自身獨特優勢,“我們沒有場景,要去對接各種流量,事實上很多機構也是這樣,他們缺乏場景,資源秉性也都類似。因此我們在把自己做成樣板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很適合開放給和我們類似的金融機構或其他一些對金融服務有需求的公司。”
據了解,360數科具體實施的科技輸出路徑為:在對金融機構的技術服務上,主要將大數據、風控、安全和反欺詐等核心板塊進行“積木式”的模塊化組建,從而為機構用戶提供包括從獲客到貸后的咨詢服務、風控賦能、運營賦能與IT實施等信貸全流程服務。
另對獲客、運營以及貸后環節,360數科推出自主研發的北斗機器人平臺與巨浪智能語音平臺。根據介紹,360數科語音機器人能夠完成83%的資產清收工作、90%的電話營銷工作、91%的客戶服務工作以及100%的質檢工作,能觸達大規模用戶群體并提供服務。
360數科科技輸出業務線總經理王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360數科已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數十家各類持牌機構達成技術合作,合作機構數量達百余家。此外,在科技輸入業務占比上,二季度綜合科技服務收入占比已接近50%,相較往年同期科技業務占比大幅提升。
“金融公司承擔很大的風險”
從金融轉身科技,商業模式變化的背后,既是一場技術攻堅的 “持久戰”,也是機構要面臨的一道嚴峻考題。
“從2019年開始,360數科便進行了全面的科技戰略升級。盡管商業模式可能會帶來利潤下降,但對公司也是好事情。”王瑾進一步解釋道,金融公司承擔很大風險,風險大小無法預估,但科技公司就不同。
他進一步稱,“如果是一家科技公司,收了一塊錢就是一塊錢,這一塊錢就是我的。而作為金融公司,你收入五塊錢市場也不認,市場說最后只能掙五毛錢。現在可以很清楚看到的現象是資本市場上銀行的估值很低。以某銀行為例,每年大概五六百億利潤,市值是三千億元,約5倍PE。但一個科技公司能夠做到一百億利潤,但市場對他的估值可能遠遠超過幾千億。”
因此,在王瑾看來,對360數科來說,在戰略升級過后,表面上看,收入和利潤可能會減少,但是對于整個公司意義完全不同。
雖然轉型后業績迎考,但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從目前來看,360數科的收入、凈利潤呈呈現增長態勢。根據其公布的最新財報,二季度360金融實現凈利潤8.77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增長41.80%,Non-GAAP凈利潤為9.42億元,同比亦增長36.2%。
“2020年是新金融業態變革和轉折的機遇之年,金融科技已深刻嵌入金融服務體系并成為反哺經濟的獨特路徑。”360數科CEO吳海生表示:“我們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初心并非是做一家金融機構,而是認為技術對金融行業是有用有價值的。通過一方連接供給方銀行,一方連接需求方用戶,我們用四年時間服務了中國1.5億用戶,接下來,360數科仍將不斷以革新的技術手段,觸達并服務于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