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0“滬上金融家”頒獎儀式暨圓桌會議在滬舉行。多位金融大咖濟濟一堂,就“金融助力“雙循環”新格局,切實服務‘六穩六保’”的主題進行了討論與思想碰撞,以各自的領域視角分析,暢聊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勢與道。
交行行長劉珺:創新、改革、試錯、開拓本身就是金融的基因
作為總部在滬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在上海主場著力實現“特色突圍”,以金融精準服務城市發展,促進金融要素在更大范圍內高效配置。
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劉珺在會上發表了《傳承百年老店精神,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旨演講,其通過對交行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展現了要讓金融成為經濟運行血脈的原因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對交行的重要性。
1908年,交通銀行為收回京漢鐵路路權成立,而當時交行股權結構官股只有40%,商股是60%(多數來自江浙一帶的資本),“所以交行其實是中國最早的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機構。”劉珺介紹道,之后交行變成了發鈔銀行,有33年的發鈔歷史。在1987年,其進行了股份制改造。
“交行整個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部長卷,就是中國百年金融的縮影。”劉珺坦言,交行一路以來,改革有成功也有失敗,發展有坦途也有坎坷,期間也涌現了很多金融家,而金融的基因本身就是開放與創新,“創新、改革、試錯、開拓本身就是金融的基因。”其表示。
劉珺提到,金融家是重要的,人的因素永遠是第一位的。同時,公司治理結構也是重要的,其指出,公司治理結構能否體現金融發展規律直接決定金融機構發展成敗。
值得注意的是,9月25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北京、舊金山、深圳、蘇黎世。這表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鞏固,更加受到全球經濟金融界的廣泛認可。
當談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時,劉珺認為,由于金融本身就是開放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魂”一定也是開放的,是更高水平的開放,而其發展的“血液”則是人民幣。
“所以我們一定要圍繞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的可兌換和國際化,在金融基礎設施、要素市場建設、金融機構發展以及金融家群體培育方面四位一體的來做工作。”劉珺表示,如此才可以使整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走上一個坦途。
農行上海分行行長陳其昌:離開大數據技術應用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日前,上海外灘大會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傳統金融與科技發生著碰撞與交融。而上海正致力于構筑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推動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當談到如何進一步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的攜手,引導金融資源有效的加以配置時,農行上海分行行長陳其昌針對兩方面表達了見解:一是金融如何與科技深度融合,二是如何更好的引導銀行的資源向科技傾斜。
陳其昌表示,面對鋪面而來的科技浪潮,農行有非常強烈的緊迫感,“金融科技或是科技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是一個工具而是甚至成為金融的組成部分。”陳其昌坦言,大數據、AI、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催生了很多新的領域和行業,甚至在重新定義金融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農行早幾年就啟動了數字化轉型,現在正在抓緊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提出的目標則是在線上再造一個農業銀行,正在做的工作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銀行必須要辦成一個依法合規前提下的開放性銀行,而不是一個非常嚴謹有余,活力不夠的機構。應該與政府、大數據、互聯網的頭部企業,相關的機構互利共生,構建一個健康的金融生態。
第二,主動求變。農行上海分行因為地處金融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上海,其有義務也有使命成為農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排頭兵。今年以來通過交叉驗證與深度計算,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純信用、純線上的貸款產品;另外把證照類的非格式化數據都集成到銀行,都是其主動求變,主動創新的作為。
第三,與上海著名高校成立了工作室,為銀行的創新服務,推動在金融營銷、AI金融、線上風險控制等領域進行專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國內各大銀行都在縮減網點的情況,是否用科技力量取代網點也是銀行業近幾年思考的問題。
“網點是我們這些大的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支柱,是獲得客、存款、客戶的重要陣地。”陳其昌表示,現在科技正在重新定義金融行業。其指出,網點傳統意義的作用會逐漸減少。
那么銀行如何把傳統網點轉變成新陣地?陳其昌認為,網點要從原來的交易中心、獲客中心應該變成另外兩個中心:一是服務中心,二是金融生態打造中心。
“網點傳統意義上的作用肯定會削弱,但是網點在可預期的未來里,它作用還很大,我們要抓住歷史窗口期,把線上線下做很好的融合,把網點的優勢變成我們線上的優勢。”陳其昌表示。
渣打銀行(中國)行長張曉蕾:對于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來說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
盡管目前國際經貿博弈加劇,但上海對外開放的步伐并沒有放緩,一大批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陸續入駐。而上海在如何繼續推進金融開放以及增強配置全球資源能力方面備受關注。
渣打銀行(中國)行長張曉蕾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人才。對于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來說,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
“如果說我們能夠把從大學畢業到每一個行業的優秀精英都吸引到上海來,把全球的金融精英都可以吸引到這里來,上海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矚目的明珠。”張曉蕾表示,可見的是全球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都愿意來到上海,這也證明了上海的吸引力。
其次,在產品層面,能否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便對創新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今年上海開始推出自己的‘沙盒計劃’,當中允許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共同碰撞出來一些新想法和理念做前端性的試驗,這些在產品方面對上海有很好的助力。”張曉蕾表示。
最后,在通道方面,無論是資金流、信息流,都需要做到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個平臺上去看。隨著臨港自貿區的推出,渣打方面表示也非常期待它可以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制高點,“陸續推出的政策更有前瞻性和引導性,為國際金融中心再上一個臺階做出貢獻,這個通道我們非常期待。”張曉蕾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