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國有六大行“行長天團”聚首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 共話行業變局與使命

    2020-09-23 19:37:20 新浪網 

    9月23日,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正式啟幕,本屆論壇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變局與使命”。本屆論壇聚齊國有六大行“行長天團”: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農業銀行副行長崔勇、中國銀行行長王江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交通銀行行長劉珺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出席并致辭。

    谷澍談普惠金融:不僅要做好,更要做持久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本次論壇上分享了他對于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思考。谷澍表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足的特點沒有改變,發展普惠金融的機遇和空間仍然非常大。為此,商業銀行有必要從改革創新、科技賦能和加強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匹配能力。

    “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金融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就發展普惠金融作出重要的決策部署,監管部門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商業銀行也把發展普惠金融作為服務好實體經濟、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谷澍說道,“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更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普惠金融不僅要做好,更要做持久。

    結合工商銀行的實踐,谷澍表示,發展普惠金融在商業上也是可持續的,工行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二是加強科技應用,提升風控能力;三是不斷完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提升。

    谷澍介紹,上半年工行普惠貸款增加1684億元,增幅35.7%,超額完成全年高于40%的序時進度。在貸款投向上,累計為33萬戶復工復產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300億元;為1.9萬戶小微企業提供“首貸”服務;信用類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95%。

    當前,國際上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新冠疫情進一步沖擊全球經濟,加大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使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成本上升。

    “穩企業、保就業,就是保銀行、穩金融。從長期看,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足的特點沒有改變,發展普惠金融的機遇和空間仍然非常大。為此,商業銀行有必要從改革創新、科技賦能和加強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匹配能力。”谷澍表示。具體來說,商業銀行可從四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二是進一步增強風控能力;三是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四是進一步完善綜合服務體系。

    崔勇談金融科技:勇立時代潮頭,方能開創未來

    農業銀行副行長崔勇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主題為《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崔勇表示,近幾年,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推動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和經營管理發生了顛覆性變革。

    縱觀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有兩個變局關鍵節點。一個是國有商業銀行在體制上實現脫胎換骨的股份制改造,這是體制轉型節點;另一個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的數字化轉型,這是科技轉型節點。”崔勇表示。

    崔勇認為,“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對銀行業賦能的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商業銀行必須把握好三個大的變局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主動作為,乘勢而上。崔勇提出“把握三個大趨勢”:一是把握好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大趨勢;二是把握好客戶數字化需求爆發增長的大趨勢;三是把握好金融數字化競爭升級的大趨勢

    崔勇表示,順應科技革命進程、客戶需求變化、市場競爭升級的發展趨勢,農業銀行于2019年初制定了“推進數字化轉型再造一個農業銀行”戰略,提出按照“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開放化”思路,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

    “數字化轉型戰略分兩步實施,即用2年時間實現數字化轉型開題破局,再用5年時間對農行經營管理進行全面的系統化再造。通過全行上下協同作戰、攻堅克難,2019—2020年,農行數字化轉型已實現開局破題階段的預期效果,在做優產品、做活渠道、做精營銷、做全場景、做實基礎等五個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崔勇稱。

    王江談變局下的新使命:銀行業要勇擔重任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疊加各種政經因素,銀行業經營發展面臨重大變局與挑戰。在中國銀行行長王江看來,銀行業要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間的關系,適應后疫情時代經濟金融新變局,推動銀行業穩健發展。

    王江指出,銀行業要勇擔重任,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銀行業是順周期行業,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經濟衰退期銀行若采取‘惜貸’策略,會進一步加速經濟下行。面對后疫情時期經濟衰退的嚴峻挑戰,中國銀行業要多措并舉,全面支持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在談及如何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時,王江指出,銀行業要從變局中開新局。王江表示,本世紀以來,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盈利和資本實力不斷提升。從資產規模看,中國銀行業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銀行體系,但在營運效率、管理水平、產品服務等方面與國際領先同業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疫情沖擊下,全球銀行業格局迎來新一輪調整。中國銀行業要苦練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發展。”王江如是說道。

    一要優化市場結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王江指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市場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銀行違規跨區域開展業務,通過影子銀行進行監管套利,弱化了支持實體經濟質效。中國銀行業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促進銀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打造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

    二要順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開放。疫情造成了人員、物流的阻礙,加劇逆全球化趨勢,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面臨重塑。王江表示,“雙循環”格局下,中國銀行業應圍繞區域發展需求,提高產品研發能力,以金融服務助力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發展,促進國內大循環;同時,也應優化海外布局,提升在跨境融資、現金管理等領域業務能力,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三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疫情讓人類社會認識到生態自然和諧的重要性。中國銀行業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2020年6月末,主要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1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6.3%,不良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民共識與實踐。王江認為,未來,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將履行赤道原則、氣候債券標準等綠色金融國際規則,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銀行發展戰略和業務執行。

    劉桂平談挑戰與抉擇:未來已來,“大象”可以起舞

    百年大變局孕育時代變遷,時代變遷引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催生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并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進步。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此次論壇上分享了他對于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挑戰與抉擇的有關思考。

    劉桂平表示,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由理論導入期快速進入產業拓展期,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科技大爆發、產業大變革、模式大創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未來銀行將面臨何種重大挑戰?未來銀行須具備哪些核心能力?未來銀行該如何運營管理?這些都成為商業銀行無法回避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劉桂平指出,在數字經濟大潮中,千行百業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銀行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更是首當其沖,面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科技應用、組織架構方面的重大挑戰。

    商業銀行如何應對?劉桂平認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肩負的使命更加艱巨、經營環境更加嚴峻,必須認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弱項,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主動把握時代變遷的脈搏,加快推進數字化經營,著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即數字思維能力、數據應用能力、場景運營能力和敏捷響應能力。

    結合建設銀行經營實踐,劉桂平說道:“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來說,挑戰前所未有。今年以來,建設銀行積極探索數字化經營模式,經受住了內外部環境劇變、經濟增速急劇下滑、三期疊加壓力增大、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影響的壓力測試,取得了數字化經營的初步成果,增強了數字化經營的信心決心。實踐證明,只要我們鼓足勇氣、直面問題、持續創新、勇于探索,‘大象’是可以起舞的。”

    劉珺談金融科技:不是簡單賦能,而是重塑和哺育

    在本次論壇上,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分享了他對于金融科技這一“老話題”的新思考。劉珺表示,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金融和科技互相賦能、共生發展,不斷重塑著現代銀行的面貌,既有累進,也有顛覆。

    在劉珺看來,金融科技(fintech)從概念到產品、從理論到實踐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即便不是光速,也遠超摩爾定律預測的衍進時長。論及金融科技,常規思路是科技嫁接于金融之上,金融為主,科技為輔,但是這次真的不一樣。

    “金融與科技的關系不一樣,不僅是范式變化(paradigm shift)和結構變化、不僅是劃時代變化(epoch-making),而且是一種新范式(a new paradigm)、一個新時代(a new era)。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內核是智慧生產,是一切皆互聯,而與之對應的金融更是網絡化、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的科技先行者。金融與科技已無分野,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行且一體化’,共同應對時代變化并給出一致的答案:那就是金融科技。”劉珺說道。

    在談及金融科技的變與不變時,劉珺指出,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是加速度的,對金融的作用尤其明顯。金融科技的本質是否改變抑或科技是否改變金融的本質尚難定論,但“本質”自身在發生變化,今時之金融已非往昔之金融,無論內因還是外因,無論質還是量。

    劉珺進一步指出,科技至上主義不可取。科技取金融而代之并非符合邏輯的選項,二者的有機融合才是大方向。“其實,科技的瑕疵和技術的缺陷始終存在,不僅很多,而且多為新問題,如網絡安全、信息泄露、網絡病毒、數據質量、信息降噪等,還不包括未知的不可預見的風險。”劉珺稱。

    基于超大的市場規模和用戶基數,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第一大金融科技市場,但是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端遠強于技術端仍然是顯著特征。未來的金融科技將如何發展?劉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科技之于金融,將不僅是賦能,更是重塑。如對經營模式的重塑、對價值曲線的重塑和對技術架構的重塑。

    “科技創新是時代進步的驅動力,進步本身就是在創造無限的可能,同時克服無數的危機。約翰·希克斯曾說過: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或許這一論斷曾經成立,但在數字經濟時代,在‘一切皆互聯’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金融與科技一定會融合并進,數字之于金融是血液;數字化之于金融,是基因;科技之于金融,不是簡單的賦能或催化,而是重塑和哺育。”劉珺表示。

    郭新雙談新零售:從“量變”向“質變”

    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在本次論壇上以《商業銀行擁抱新零售》為題發表致辭。郭新雙表示,數字化已經成為銀行業新零售轉型的重要引擎,商業銀行持續深化數字化經營理念,從客戶視角出發,重新梳理和定義客戶旅程,持續推動敏捷開發、端到端的數字化流程再造,著力構建數字化經營新模式。

    “零售銀行業務的變化更為突出,零售業務轉型發展正在從‘量變’轉向‘質變’。” 郭新雙說道,“從‘量’來看,2019年美國四大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美國銀行)零售業務板塊收入占比保持較高水平,平均為47%。我國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板塊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39%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46%。從‘質’來看,零售業務發展正在向新零售轉型,服務方式、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郭新雙指出,新零售轉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總體來看,國內外零售銀行發展所處階段有所不同,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隨著居民去杠桿,零售銀行業務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國內還處在零售銀行板塊收入占比上升的階段,但在新零售發展方面呈現出一些共同特征和趨勢。

    一是個性化。郭新雙指出,金融服務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特點更加突出,客戶越來越強調自身體驗,客戶體驗已成為銀行業新零售服務的核心,銀行服務正在從“產品驅動”轉向“客戶驅動”。商業銀行利用數據分析來輔助決策,根據客戶畫像和偏好區分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忠誠度、活躍度。

    二是數字化。郭新雙表示,數字化已經成為銀行業新零售轉型的重要引擎,商業銀行持續深化數字化經營理念,從客戶視角出發,重新梳理和定義客戶旅程,持續推動敏捷開發、端到端的數字化流程再造,著力構建數字化經營新模式。

    三是場景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跨界合作、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成為新零售的突出特征。頭部互聯網企業率先建立豐富的場景、龐大的生態體系。商業銀行通過自建平臺或開放合作,將金融服務有機融入客戶生產生活場景,全方位打造場景金融,增強客戶引流和粘性。

    四是輕型化。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流程更加自動化、智能化,金融產品與服務不斷創新,流量經營與價值輸出能力不斷強化,新零售呈現出輕資產、輕資本、輕成本的“輕型化”特征。

    郭新雙表示,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緊跟國家戰略,立足于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充分發揮深度下沉、覆蓋廣泛的網絡優勢和6億個人客戶的龐大基礎,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大力發展零售業務。

    郭新雙建議,商業銀行做好新零售,應堅持理念、初心和底線“不動搖”,還要做到客戶、渠道和產品“全轉型”,同時要實現技術、風險和機制“新轉變”。“商業銀行擁抱新零售,更好地服務人民生活,既是自身轉型發展之需,更是時代發展之需、社會發展之需,我國商業銀行的新零售轉型之路定會越來越寬。”郭新雙說道。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re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热6|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