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銀保監會答問,對日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網信辦于9月份聯合開展的“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以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主要負責人,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存款保險等問題回應進行介紹。
首先,相關負責人對活動的預期成效進行介紹,具體包括,一是提升城鄉居民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到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金融消費者應清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活動的目的還在于強化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相關負責人強調指出,加大金融消費者保護政策宣傳,讓金融消費者知曉自己不僅依法享有財產安全權、依法求償權,還有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應認真閱讀合同,了解權利義務,審慎對待合同簽署、風險測評和確認環節,不能閉眼簽字,更不能隨意讓人代簽。
同時,要引導消費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觀念。應理清自身需求和可用資金,盡量長期投資,不宜一味追求賺“快錢”,還要懂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適度分散風險。在實踐中,承諾保證本金的金融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針對于具體金融產品來說,銀保監會強調,今年宣教活動對傳統金融產品和新型金融服務知識普及并重。
“一方面,針對較為普遍的、與消費者生活密切聯系的金融知識,比如儲蓄存款、存款保險、信用卡、個人貸款、銀行理財、保險產品風險保障、投資者教育等內容,持續地開展宣傳普及。另一方面,也注重對互聯網新型產品進行知識宣傳,比如手機碎屏險、航空延誤險等。這些產品的特點是交易金額小、頻率高、場景化,且容易引發消費糾紛或投訴。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形勢更復雜多變,在此也要提醒金融消費者應進一步增強投資風險意識”,相關負責人回應稱。
而針對于存款保險,據介紹,存款保險制度在保護居民個人儲蓄存款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公眾對存款保險缺乏足夠了解,所以今年活動中,把存款保險知識作為一個宣傳重點。存款保險制度以立法形式為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確的法律保障。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許多經濟體的存款保險制度有效維護了公眾信心和金融穩定,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權益。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施行5年多來,各方反應積極正面,沒有出現“存款搬家”的情況,中小銀行市場份額有所上升,銀行業經營秩序正常,存款格局保持穩定。另外,從對高風險機構的處置實踐看,個人居民儲蓄存款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最后,對于金融消費者如何保護自身權益,銀保監會給出“四規”建議。首先是消費者要選擇正規持牌機構。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范非法金融活動侵害。監管部門也會加大對持牌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規范金融機構行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督管理。
同時要選擇正規銷售渠道。消費者要在正規營業場所接受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線上線下渠道購買產品,該錄音錄像的要錄音錄像。
然后選擇正規從業人員。金融消費者應注意查驗提供銷售服務人員的金融從業資質,防范詐騙風險。對不明的電話、鏈接、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提供個人信息、金融賬戶信息,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轉賬匯款。
最后,當消費者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過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投訴渠道反映問題,依法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注意防范“代理投訴”“代理退保”行為造成的二次侵權,銀保監會曾發布《關于防范“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向消費者提示過代理退保行為可能隱藏的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