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已完成技術儲備,具備了落地條件。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給各類“非接觸”支付工具帶來更大發展空間,這給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帶來新的機遇。
9月21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近日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以數字人民幣項目為基礎,共同推動移動基礎技術平臺、區塊鏈技術平臺等研發建設,并結合京東集團現有場景,共同促進數字人民幣的移動應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的落地應用,推進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建設。
我國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央行發行,與紙幣、硬幣具備同等效力的法定貨幣。當下,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量,法定數字貨幣系統也將成為促進“雙循環”的重要基礎設施。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將有利于高效滿足個人、企業在數字經濟條件下的需求,助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在法定數字貨幣領域持續研發并取得多項新成果。
近日,《中國金融》刊文《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展新機遇》稱,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就開始了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201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成立,截至2020年4月,已為數字貨幣及其相關內容提交22件、65件、43件專利申請,涵蓋數字貨幣發行、流通、應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已完成技術儲備,具備了落地條件。
文章稱,法定數字貨幣未來不僅能滿足用戶對于“非接觸”支付的需求,國家信用的背書、較強的抗偷盜以及可追溯性使得它具有更強的安全性,而近乎于零的交易成本、低延時性、廣應用范圍也使得法定數字貨幣具有更強的便捷性。此外,中國有較好的接受法定數字貨幣的用戶基礎。2019年12月末,我國網民規模達9.35億人,全國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人,目前99.3%的網民通過手機端上網,中國已經進入移動互聯時代,龐大的用戶群體為推行法定數字貨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海量的移動端應用也給法定數字貨幣提供了更多的下沉落地場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