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見稿》最主要的一項變革措施,是將跨境人民幣資本金與外債資金在境內使用,與外幣業務做到“一視同仁”。
為了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相關部門再出重磅措施。
9月18日晚,央行、國家發改委、銀保監會、商務部、外管局等6部門共同起草《關于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針對推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進一步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投融資管理、便利個人經常項下人民幣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使用等五大方面出臺一系列新政,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吸引全球資本加碼中國投資。
一位外資企業財務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9月21日早他們便與銀行圍繞《征求意見稿》所出臺的多項優化跨境人民幣措施做了深入研究,加深對跨境人民幣使用便利化的了解。
在她看來,《征求意見稿》允許非投資類外資企業人民幣資本金境內再投資、取消專戶管理要求、調整幣種因子促進人民幣境外放款等,都對企業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有著不小的推動作用。
一位外資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征求意見稿》的面世,對他們試點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業務同樣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比如《征求意見稿》允許人民幣NRA從境外同戶名匯入,很大程度便利人民幣NRA賬戶的使用,令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趨降且業務效率大幅增加。
在多位金融業內人士看來,《征求意見稿》的更大意義,在于大幅提升跨境人民幣在投融資方面的使用范疇與操作便利度,助推人民幣從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向國際投融資貨幣升級。
著手解決四大痛點
一位熟悉《征求意見稿》起草過程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征求意見稿》起草階段,相關部門通過多種方式向中外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機構征求到154條意見,悉數采納并納入《征求意見稿》相關條款。
在他看來,《征求意見稿》的面世,旨在解決跨境人民幣業務拓展過程的四大痛點,一是解決跨境人民幣政策與外幣政策不一致問題;二是大幅優化跨境人民幣投融資管理,三是對人民幣境外放款做了重大調整,四是持續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重點監管名單形成機制。
在解決跨境人民幣政策與外幣政策不一致問題方面,《征求意見稿》最主要的一項變革措施,是將跨境人民幣資本金與外債資金在境內使用,與外幣業務做到“一視同仁”——均統一適用現行的負面清單。
在大幅優化跨境人民幣投融資管理方面,《征求意見稿》一方面允許人民幣外債簽約幣種可以與提取、償還款幣種不一致,即企業簽訂外幣外債合同但可以使用人民幣還款,某種程度降低匯率風險與外幣融資難度;另一方面還允許非投資類外資企業人民幣資本金境內再投資同時,取消了專戶管理要求。具體而言,境外投資者將境內人民幣利潤所得用于境內再投資時,無需開立人民幣再投資專用存款賬戶、人民幣并購專用存款賬戶或人民幣股權轉讓專用存款賬戶。
多位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這項新政受到眾多境外投資者與外商投資型企業歡迎。按照以往操作條款,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開展境內再投資時,被投資企業需先開立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存款賬戶;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并購境內企業,或用人民幣向中方股東支付股權轉讓款時,中方股東也需先開立人民幣并購專用存款賬戶或人民幣股權轉讓專用存款賬戶,造成收購流程冗長。
“此前不少境外投資者發現,上述跨境人民幣賬戶設立與運作規模與外幣政策不一致,導致他們使用人民幣開展境內再投資的流程更繁瑣,很大程度影響他們使用人民幣的興趣。”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因此不少銀行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反映了上述操作痛點,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些操作痛點所帶來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制約,決心取消專戶管理要求。
記者多方了解到,《征求意見稿》最具力度的一項政策調整,是人民幣境外放款。其具體表現在兩點,一是取消此前政策所規定的跨境人民幣境外放款提前還款仍占用額度的要求;二是將幣種因子由0調整為0.5,這意味著跨國企業使用外幣進行境外放款,將多占0.5的額度。因此使用外幣境外放款很難達到企業所有者權益的30%上限,放款最高比例只有達到20%,即30/(1+0.5);相比而言,人民幣境外放款上限則仍能達到企業所有者權益的30%,在額度方面更具優勢。
“這將大幅提升跨國企業使用人民幣開展境外放款的興趣,進而減輕外匯流出壓力。”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不過,這不預示著相關部門對跨境人民幣使用的監管趨于寬松。按照《征求意見稿》規定,相關部門將“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重點監管名單”調整為“跨境人民幣業務重點監管名單”,表明相關部門一方面鼓勵人民幣跨境使用向投融資業務延伸,一方面對業務流程合規操作仍然從嚴監管。
助推跨境人民幣使用占比提升
盡管《征求意見稿》尚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不少跨國企業已感受到人民幣跨境使用范疇拓寬與便利化操作所帶來的“業務紅利”。
一家上海地區大型外資企業財務主管向記者透露,此前他所在的外資企業打算趕在年度財報出臺前,使用境內人民幣利潤對一家中部地區制造企業完成股權收購。但由于被投資企業需先設立人民幣股權轉讓專用存款賬戶,導致收購流程一再“拖延”,差點沒趕上財報發布最后期限。
“受此影響,企業總部對使用人民幣開展各類業務始終持謹慎態度。”他透露。隨著《征求意見稿》出臺,他們正說服總部考慮使用人民幣提升大陸地區業務資金歸集與現金管理效率。因為《征求意見稿》給予人民幣境外放款更高的操作額度,便于總部更靈活地盤活企業內部資金支持全球業務發展。
在他看來,人民幣境外放款不存在匯率兌換風險。一旦人民幣通過境外放款流入總部資金賬戶,財務部門完全可以購買相應的遠期人民幣掉期交易頭寸,從而鎖定匯兌成本并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一位國內大型銀行跨境業務部門主管向記者表示,當前中國跨境貿易里,人民幣使用占比始終徘徊在約30%而難以進一步提升,一個重要原因是多數跨國企業要求使用自由兌換貨幣進行資金歸集與現金管理。但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放開,某種程度限制了他們對使用人民幣開展投融資、資金儲備的需求。
如今,《征求意見稿》在驅動跨境人民幣使用操作更加便捷化同時,滿足了跨國企業對跨境人民幣使用的眾多需求,有助于打消上述顧慮,激發他們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在上述外資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看來,要讓跨國企業更大范疇地使用人民幣,還得協助他們構建針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財務系統與風險管理體系。因此他們一面研發人民幣計價的貿易融資、現金管理、投資理財、資金歸集等產品,方便企業使用人民幣開展各項業務,進而著手建立基于人民幣的財務系統,另一方面則向更多跨國企業解讀《征求意見稿》所帶來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操作便捷度,提升他們對使用人民幣開展投融資等業務的興趣,促進人民幣從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向投融資計價貨幣“升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