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五千年,中華文明徐徐綻放斑斕異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更是呈現蒸蒸日上的勢頭,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在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之路上,離不開金融這只“推手”,尤其是在企業融資需求攀升的特殊時期,銀行金融“活水”的助力顯得尤為可貴。
影視產業屬于文化產業中相對成熟的領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國內影視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陡增的融資需求,杭州銀行北京分行積極行動,采取多種手段,幫助影視企業共克時艱。
疫情發生后,杭州銀行北京分行明確對受疫情沖擊導致無法按期歸還貸款的影視類企業不抽貸、不斷貸。某影視劇項目的拍攝及后期制作已完成,但是受疫情影響,線上審片的速度大大降低,排片時間比預期晚3個月,導致企業從互聯網平臺獲得回款速度放緩,無法按原計劃還款。在了解企業實際困難后,杭州銀行北京分行在控制回款路徑的前提下,主動將貸款到期日修改至3個月之后,并確保不影響其征信記錄,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
疫情以來,杭州銀行北京分行共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4.34億元,向文化企業發放表內貸款金額共計10.2億元,有利于支持文化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復工復產。
杭州銀行北京分行成立于2008年8月,目前在北京地區已開立1家營業部、15家支行,員工近600人,資產規模近千億元。為進一步聚焦文化產業,融合北京與杭州、文化與科技、傳統與未來,2017年,杭州銀行北京分行成立文化金融事業部,致力于探索銀行對文化企業的增值服務模式,為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助力。
據了解,杭州銀行北京分行將文化金融事業部定位為杭州銀行服務北京地區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要求其80%以上的資源必須投向文化板塊,并重點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同時,設立“五項單獨”管理機制,以引導經營機構集中精力探索文化金融領域,著力解決文化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具體包括單獨的客戶準入機制、單獨的授信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的考核激勵政策與單獨的業務協同政策。
成立12年以來,杭州銀行北京分行差異化經營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始終堅持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深耕園區、教育及消費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積極打造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形成了與各大知名文化企業的合作,并培育了一大批中小文化企業客戶,支持了一批優質影視劇作品,包括《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我們都要好好的》等,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針對成長早期文化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高成長”特點,杭州銀行北京分行以內容價值為核心,重點研究開發了知識產權、無形資產和制作權等質押方式,以解決中小企業普遍缺失抵(質)押物的問題,使大量的初創型、缺乏固定資產卻具備核心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的企業在發展初期獲得資金。相關產品包括具有普惠性質的“風險池貸款”“無形資產融資”“租金貸”與“基金寶”等。
在產品創新方面,杭州銀行北京分行根據不同企業的發展特征,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包括針對高端人才創辦企業的小額信用貸款的“科易貸”、針對成長早期企業的“成長貸”、針對擬進入資本市場企業的“誠信貸”、針對擔保公司項下企業的“科保貸”等。針對財政資金未到位期間的過橋貸款產品“政金貸”目前正在與東城區及北京文化(000802,股吧)產權交易中心聯合推動。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銀行是最早提出以創投的眼光看企業,圍繞創投挖掘客戶,借助創投的力量來服務客戶的銀行。近年來,杭州銀行北京分行不斷創新,推出“選擇權貸款”“銀投聯貸”等模式,打造出一條完整的“投貸聯動”產品鏈,并且重點圍繞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開展。
截至2020年7月31日,杭州銀行服務北京地區文化企業1048戶;貸款余額36.71億元,累計放款近100億元;增速每年翻番;戶均貸款為350萬元,大部分支持的是中小文化實體企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