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9月9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利率2.20%。另外,今日有2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實現凈投放1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央行從8月7日起連續24個交易日開展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水平均保持在2.2%的水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向記者表示,近期央行連續開展逆回購、向市場補充流動性的原因或有兩個:一是8月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恢復大規模發行,對市場流動性“抽水”效應明顯,需要央行加大流動性注入給予護航。這也體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二是近期市場資金利率(以DR007為代表)已回升至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附近。但受壓降結構性存款等監管政策影響,同業存單利率持續上行,這也反過來給市場資金利率帶來了一定的上行壓力。為穩定市場預期,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平穩運行,央行近期連續開展逆回購操作。
從今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來看,隔夜Shibor、7天Shibor以及14天Shibor出現下跌,分別報1.6070%、2.1930%、2.2020%,跌幅為 44.40BP、 1.80BP、4.3BP;其他期限Shibor有不同程度上升。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體來看,通過央行連續多日實施逆回購操作,市場資金利率有所下行,8月中旬以來趨緊的資金壓力得到緩解。這充分體現了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
王青分析,盡管近期央行連續開展逆回購操作,但凈投放規模較小,且逆回購利率保持不變,這表明當前央行無意引導市場利率大幅下行。9日隔夜Shibor、7天Shibor和14天Shibor出現不同程度下跌,主要與當日公開市場操作規模、債券發行節奏等短期資金供需平衡因素相關,或不代表市場利率將出現趨勢性下行。
展望未來,范若瀅表示,9月中下旬財政支出將對市場流動性形成補充,資金面壓力將迎來階段性緩解。央行實施降準的概率不大,更可能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進行靈活調節。隨著我國疫情防控趨勢向好,經濟社會軼序不斷恢復,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結構化取向和直達實體經濟。
王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預計本月央行仍會持續開展逆回購操作,但凈投放規模不會明顯擴大,資金面緊平衡狀況將會延續。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經濟修復進程順利推進,貨幣政策目標更加注重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資金面再度轉向偏于寬松的可能性較低。為應對因結構性存款壓降給銀行負債端帶來的壓力,9月15日MLF操作有望延續量增價平,中長期流動性持續收緊的態勢有望部分緩解,但9月實施降準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他判斷,未來監管層會優先選擇通過MLF操作,階段性地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流動性,緩解銀行中長期流動性緊張局面,而非實施降準,永久性地擴大銀行總體的中長期流動性水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