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創45個月新低。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8月309家銀行共發行了659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減少15家,產品發行量減少422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5%,較上期減少0.03百分點。
根據標準普益數據,從減少數量來看,國有銀行減少98款,股份行減少了83款,城商行減少48款,農村金融機構則下降最多為194款。 所有銀行中僅外資行增加了1款產品,但外資行的發行總數較小,總數僅為148款,遠低于其他銀行。同時,非保本產品的發行量已超過保本,但外資行依然呈相反的趨勢,保本理財92款大于非保本56款。
8月,2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29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0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是環比下降。其中,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分別為3.89%、3.66%、3.38%;非保本類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為遼寧省、山東省、天津,分別為3.79%、3.77%、3.77%。
8月,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存續的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共521050款。其中,全開放式產品數量為455092款,較上期增加6811款;半開放式產品為65958款,較上期減少2769款。從整體情況來看,半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發行量均低于全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從整體收益表現來看,開放式產品整體收益率表現平穩,其中半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明顯高于全開放式理財產品,其收益率均在3.71%以上,股份制商業銀行收益率高達4.09%;而全開放式產品收益率表現則位于3.70%以下,股份制商業銀行收益率高達3.69%。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發行量的下降無疑和銀行理財的凈值化轉型有關。東方金誠報告認為,從資產端來看,隨著銀行凈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新發理財產品將以配置固收類產品為主,較難配置高收益的非標資產。
同時,考慮到銀行存在一定攬儲壓力,短期內理財收益率下行速度或將放慢,大概率維持現有水平或呈小幅下行。長期來看,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凈值化轉型的推進,銀行理財收益率仍將進一步下降。
對于理財產品發行量的下降,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標準調研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22.1萬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13.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53%,較資管新規發布時提高225%;銀行系理財公司的存續理財產品均為凈值型產品,余額合計約為2萬億元。
多位分析師認為,在LPR改革、監管機構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的大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大額存單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對銀行而言,控制息差的進一步收窄成為今后的重要任務。
雖然銀行理財收益不斷降低,但是上市公司依然積極參與其中,僅9月以來就有213份購買銀行理財的公告,不少金額甚至過億。如海興電力(603556,股吧)9月8日公告稱,委托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杭州城北支行購買華夏銀行慧盈人民幣單位結構性存款產品,委托理財金額高達3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