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作為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展的主要論壇活動,以“ 新金融、新開放、新發展”為主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
穆長春表示,網絡效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數字經濟的一個最好的防御形式,也是創造價值的一種最佳的形式。目前網絡效應已經觸及或即將觸及每個行業。
穆長春認為,網絡效應下的反競爭策略會產生很多的影響。對于貨幣政策來說,比如具有網絡效應的電商平臺提高了價格調整的頻率并帶動零售業的價格水平更迅速的進行調整,央行測算通脹的時候一般會選取價格黏性比較高的價格指數,因為這類物價還有一類信息是通脹的預期。如果電商平臺的網絡效應使得零售業價格對短期沖擊更加敏感的話、調整更快的話,對于中央銀行來講核算核心通脹指數的時候會測算到更多短期沖擊的影響,而失去對于長期預期的價格估算,不利于央行對于通脹的判斷。
價格高頻調整會限制央行在低利率情況下提振經濟可能性的能力,當負面沖擊來的時候因為價格黏性無法靈活調整,所以一般來說價格會對通縮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具有網絡效應的電商平臺的價格高頻調整削弱了這種免疫力,削弱了價格黏性。
網絡效應下的大型企業相比于完全競爭的市場公司,在央行為刺激投資降息的時候,因為它有超高定價的能力,它更傾向于利用這種能力獲得超額利潤,所以它的投資擴張幅度比充分競爭的公司小。同樣在加息的時候它的投資收縮幅度也更小,這樣不利于央行進行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
對于應對網絡效應下的公平競爭反競爭策略,穆長春指出應該進行公平競爭環境的塑造。在互聯網行業的規制方面市場并不是一直有效的,有時候需要政府的介入推動形成公平可持續的發展環境,為了防止網絡效應下的企業各種反競爭行為,治本的辦法可以掃除阻礙市場競爭的各類限制,比如增強行業的競爭力,可以通過搭建行業發展共用共有的基礎設施或關鍵設施,取消行業進入限制,增加行業服務供給和競爭者的數量。可以通過組織制定并推行平臺系統及網絡市場相關的統一標準規范,實現競爭平臺之間的網絡互聯互通,使得用戶可以跨平臺交易,從而降低市場進入壁壘,有效降低產品黏性,使得市場重新恢復競爭市場的結構,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社會福利的改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