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間,證監會正式發布消息,已按法定程序核準了廈門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銀行”)A股IPO發行申請,廈門銀行及其保薦機構中信建投將與上交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據證監會網站顯示,自2017年12月1日預披露招股書至2020年7月15日,廈門銀行一直處于排隊階段。今年上半年,A股IPO市場遲遲未見銀行股身影,這次廈門銀行憑借優秀的經營表現、獨樹一幟的特色,于2020年7月16日率先過會,并在2020年9月4日獲得證監會發行批文,即將成為今年A股首家上市銀行、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
公司治理健全規范:股權穩定、結構多元、治理健全
近年來,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失靈問題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公司治理的健全和有效,被視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成立于1996年的廈門銀行,前身是在原廈門市14家城市信用社和市聯社基礎上組建的廈門城市合作銀行,是第一批改制設立的城商行,1998年更名為廈門市商業銀行。2008年,廈門銀行成功引進臺灣富邦金控的全資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作為戰略股東,成為臺灣金融機構借助第三地進入大陸市場的首例。2018年,富邦金控正式受讓富邦銀行(香港)所持有的全部廈門銀行股份,以直接持股取代其繞道第三地子公司持股的方式,使廈門銀行成為大陸首家臺灣金融機構直接入股的城市商業銀行。
截至目前,廈門銀行第一大股東為廈門市財政局,持股占比20.21%;第二大股東為富邦金控,持股占比19.95%。2017年正式上報IPO申請前,廈門銀行完成了一次定向增發,不僅為漫長的IPO排隊期募集了等候的資本,也進一步優化了股權結構和董監事會構成。
穩定、多元化的股權結構,為廈門銀行穩定經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在臺資戰略股東管理理念的影響下及上市規范要求下,廈門銀行的公司治理從“形似”到“神似”,亦成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業績亮眼的優秀城商行:貸款有力增長、盈利穩步提升、資產質量良好
截至2019年末,廈門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468.68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6.22%,資產規模增長穩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09億元,同比增長7.73%,實現凈利潤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9%,盈利能力穩步提高。近日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6月末,廈門銀行的營業收入為27.1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近27%,凈利潤延續以往增長態勢,達9.68億元。資產穩健增長下的盈利穩步提升,體現了廈門銀行在“質”與“量”的平衡博弈中的取舍,與其引進戰投之后所彰顯出來的穩健經營之風一脈相承。
廈門銀行不斷調整資產結構,將“防風險、去杠桿”作為業務開展重點,加大貸款的投放力度,發放貸款及墊款占資產比重進一步上升。截至2019年末,廈門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凈額1,050.00億元,同比增長29.64%,發放貸款及墊款凈額占總資產比重為42.53%,同比上升7.68個百分點,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其中,小微貸款余額552.06 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53.68%,實現“兩增兩控”。民營企業貸款余額387.94 億元,占企業貸款余額的62.71%。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19年末,廈門銀行不良率1.18%,較2018年降低0.15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末,廈門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2%,較去年末略有下降,不良貸款率呈持續下降態勢。2019年末撥備覆蓋率274.58%,較2018年末提升61.75個百分點,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提升,各項監管指標達標。
兩岸金融合作的特色名片:服務兩岸、聚焦中小、區域一流
內修心法,外練招式,深化對臺特色成為廈門銀行在引進臺資戰略股東后堅持了十余年的特色化發展之路。廈門銀行充分借鑒戰略股東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和金融服務理念,在服務臺胞臺企方面先行先試、持續創新。開設大陸銀行業首個臺商業務部,為臺商提供“資金大三通”、“人民幣直航”等個性化金融產品;推出首張面向臺胞的專屬信用卡,讓臺灣同胞享受和大陸居民一樣的用卡便利;在貨幣清算與零售業務方面,與臺灣銀行同業展開多維度合作。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廈門銀行直接服務臺籍企業718戶,存款余額42.36億元,貸款余額17.62億元;同時擁有臺籍零售客戶約4.8萬戶,管理的臺籍客戶金融資產約35億元人民幣,兩岸金融服務成為廈門銀行富有特色的經營亮點。
“中小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資本實力的增強,是銀行防范和抵御風險的重要前提,包括廈門銀行在內的一批標桿性區域城商行加速上市,不僅擔負著紓困中小微企業的責任,也承載著中小銀行加快轉型升級的新期許。”業內人士表示,廈門銀行穩定的股權結構、穩健的經營風格、突出的兩岸特色,可能是其成為打破今年A股銀行IPO“零突破”局面的首位嘗鮮者的主要原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