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王語嫣 記者 胡艷明 “我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危機,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同時經歷同樣的事情”,疫情防控仍未結束、國際局勢高度不確定、經濟恢復迫在眉睫,種種挑戰之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Mary Erdoes道出了上述心聲。
疫情危機之后,低利率成為全球多國刺激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在此處境下,銀行機構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面,投資者的熱情已在資本市場中得以彰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行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
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背景之下,銀行機構將何去何從?投資者又將如何展開投資呢?在9月1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AMF)舉辦的高峰對話“危機下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與金融行業未來發展”中,摩根資產與財富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Mary Erdoes 與交通銀行行長劉珺講述了他們的見解。
中美兩國經濟復蘇道路之差異
疫情沖擊仍未結束,但中美兩國經濟復蘇的腳步也從未停止。美國政府已為經濟復蘇提供了巨大的刺激和支持,相關政策措施也已進行到第二階段;但據Erdoes介紹,美國目前股票市場、企業發展現狀與百姓直觀感受有所出入:美國股票市場顯示出強流動性,公司企業也未進行裁員或類似的成本削減工作,辦公室租賃情況也未大幅減少,這些都顯示出美國公司仍有盈利空間,但當前美國百姓卻并非如此看待。Erdoes解釋道,這是由于一方面政府采取零利率政策,另一面,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是一個高收益國家,因此美國股票和債券購買力顯示的情況和普通百姓實際的生活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而當前中國的經濟復蘇道路似乎與美國有所不同。劉珺認為:“就政策本身而言,中國不會在戰略上效仿所有發達經濟體的做法,如無限制的量化寬松、零利率或負利率、大劑量的財政刺激等”,他談到,過度刺激的政策不可取,政府將更頻繁地實施針對性政策,為實體經濟提供精準而積極的支持;此外,政策目標的重點會放在民生和市場主體上。
劉珺還補充說明了當下中國的利率環境,“當下中國的利率環境相比很多大的經濟體要更為積極,因為我們的人民幣資產利率仍保持在一個非常溫和的水平,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吸引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這也有利于中國貨幣的國際化,即可兌換性的發展,因為中國資本市場上有巨大的人民幣資金池,而且我們為投資者保持了非常適度的財政收入回報。”
低利率環境下銀行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為了刺激經濟復蘇,全球多國目前仍然采取了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措施,毫無疑問,銀行利潤率或將大幅縮水,競爭力也會受到沖擊。在此情形下,銀行該如何發展呢?
劉珺談到了以下幾點:
其一,商業銀行可發展真正的收費業務,過去銀行的收費業務基本是貸款的替代品,未來應開拓真正的收費業務;
其二,銀行必須實現多層次發展,使產品和服務多樣化,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和創收;
其三,銀行需要充分利用多重牌照來實現銀行的全能化,并綜合利用非銀行金融牌照,高效地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
其四,財富管理應成為新的戰略支柱,尤其是當下中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后,公眾對財富管理的需求將更為強烈,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在該領域配置資源、應用金融科技建立新渠道等;
其五,在負債管理方面也可以優化,用優良的資產負債表化解低利潤率的不利沖擊,或通過期限結構管理和風險規避來提高盈利能力;
最后,削減成本也應是主攻方向,尤其是當有更好的金融科技和數字配置后,也應適應更嚴格的成本收入比。
而Erdoes認為,對于體制健全、安全的銀行來說,低利率環境并不會構成危機,它們能夠支撐資本流動性,并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
何為體制健全、安全的銀行呢?Erdoes用“4S”描述了她所認為的優質銀行,也即是speed(速度)、size(大小)、scale(規模)、scope(范圍)。Erdoes認為,擁有上述4S品質,加之能夠為客戶提供長期性服務、擁有全球性眼光,這樣的銀行將會勝出。
投資者如何進行財富管理?
復雜的經濟形勢也讓如何進行財富管理、如何投資成為了當下熱議話題,針對此,兩位對話者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多元化”成為了Erdoes此次對話中高頻出現的詞,她談到,疫情之下,可能許多國家需單獨行動、照顧其人民,讓人產生民族主義的感覺,但投資的邏輯恰巧相反,投資中最危險的即存在母國偏見,這將導致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出現非常危險的傾斜,而真正應該遵循的邏輯應是多元化投資,比如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投資,以及國際多元化、貨幣多元化等思路。同時,她也談到,對于摩根大通來說,中國是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投資之一。
而在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中,形勢出現了一些變化。劉珺介紹到,過去出于社會穩定的考慮,理財產品的還款存在剛性要求,但在資管新規出臺后,我們必須教育投資者要自己承擔風險,必須非常深入地了解投資組合,并在一些非常復雜的金融產品方面接受專業培訓。
面對此形勢,劉珺個人認為:“要把這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交給金融專業人士,而非總是想自己投資股市和大宗商品的中國老百姓(603883,股吧),因為我們已經目睹了中國投資社會上個人投資者的諸多失敗,他們遭受財務欺詐以及非常復雜的期權、產品、衍生品以及大宗商品產品的欺詐打擊。”鑒于此,劉珺建議,未來的財富管理、投資或許可以分類別處理,公眾可處理現金管理產品,以及政府債券、國債等,但在股權投資方面,可委托給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如購買開放式的專業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產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