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000001.SZ)在深圳舉行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以平安銀行董事長,平安集團總經理謝永林,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為代表的平安銀行高管團出席,詳解平安銀行新三年規劃并回答記者提問。
從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業績整體情況看,其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561.50億元,同比增長18.9%。和銀行業今年中報整體趨勢一致,平安銀行加大核銷并大幅提升撥備,較上年末上升31.81個百分點至214.93%,從而導致凈利潤下降,實現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
平安銀行的2020中報詳細數據,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報道《平安銀行中期營收增15.5%,疫情下提升撥備與核銷凈利降11.2%》中已有詳細解讀。
值得注意的是,自平安銀行2016年換帥,并于2016年末啟動新一輪零售轉型以來,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平安銀行在零售轉型的第一個三年中,以綜合金融和科技創新為抓手,拉動零售業績快速提升,讓平安銀行成為銀行業零售銀行的一匹黑馬,零售業務利潤貢獻在平安銀行節節攀升。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零售營業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31%上升到2019年6月的56.9%,零售凈利潤占比從2016年41%上升到70.2%,平安銀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零售銀行。
而在2019年下半年,平安銀行就提出進入零售轉型的第二階段,并提出新的“3+2+1”經營策略,開始在對公方面有所發力。
在平安銀行2020年中報描述中,2020年是平安銀行新三年戰略舉措的起步之年,而中期業績報告是平安銀行交出的第一份階段性成績單。
對于這份階段性成績單,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發布會上表示,“管理層很滿意。”
疫情致零售凈利下滑三成 下半年有信心“反轉”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作用下,平安銀行上半年成績單,零售板塊發生了較大變化: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3.53億元,同比增長12.3%,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55.3%,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同時,該行加大了零售資產的撥備計提力度,零售業務凈利潤74.80億元,同比下降31.5%,零售利潤貢獻為54.7%,同比下降15.5個百分點。
對此,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零售的整體利潤下降30%,最大的原因是疫情。疫情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幾方面:一是逾期和壞賬,平安銀行風控相對較好,水平在行業中上,但疫情期間的壞賬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增加。第二,疫情影響了新貸款發放,可以看到信用卡余額和新一貸余額都是幾乎沒有增長的,平安銀行在疫情發生時就收緊了風險敞口。
謝永林對此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上半年零售板塊的業績很滿意。“零售上半年的發展很好,雖然信貸規模、信用卡等個別數據增速放緩,但主要原因是主動的收緊。我們在2017年就觀察到了消費信貸增長過快的風險,提高了客戶的準入門檻。2020年上半年,全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平安銀行也受到了影響,但我們的影響相對較小,恢復相對較快。零售板塊中與疫情關系不大的部分增速都很快,比如AUM。所以總體對零售的表現很滿意。“謝永林稱。
關于未來,平安銀行零售轉型四年以來建立的“零售絕對優勢”是否將朝著零售對公平衡發展轉變?謝永林表示,未來零售還會進一步發展,增速依然會很快,對公零售各占四六的目標比例不變,信貸額度方面依然優先照顧零售,平安銀行的戰略方向沒有改變:依然是做全球領先中國卓越的智能化零售銀行。
蔡新發對零售條線的下半年利潤預期也表示, 在疫情發生之初,就對疫情影響做出樂觀、中觀和悲觀三種預測,經過過去幾年的風險控制消滅包袱,和對疫情的快速應對,目前的結果達到了樂觀的預期范疇內。下半年對未來新增貸款發放,尤其是抵押類貸款的增長和互聯網貸款新規出臺后,有信心在下半年創造更多利潤,對下半年的風險也認為會迎來反轉。
私行未來兩年目標資產規模破兩萬億
在平安銀行此次中報中,私人銀行業務是一個重要亮點。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管理私人銀行達標客戶資產(AUM)9230.5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8%;財富客戶88.2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3.3%;私行達標客戶2 5.1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16.7%。
此外,2020 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 280.23 億元,同比增長 15.8%,主要貢獻也來自于私行業務的快速發展。
私行業務得快速發展的原因,在蔡新發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產品升級,實現了全品類產品覆蓋,包括來自理財子的內部產品支持,也包括市場優秀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的定制化產品,使得產品數量和質量得以保證。
二是隊伍的能力升級,2018年全行服務私行客戶的客戶經理只有100多位,目前已經達到1000多位。此外,隊伍能力也從過去以賣固收產品為主,到現在可以銷售全品類產品,還具備了法務稅務等方面的能力。
三是依靠集團背景的綜合金融模式升級,集團壽險客戶可以向銀行私行客戶發展,并發展中間模式。平安是行業內保險金信托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
四是業務流程的升級,通過科技賦能,基本實現全線上化。
五是經營模式的升級,目前是AI+線下+遠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再加機器學習與智能投顧,實現了市場的快速增長。
但蔡新發還表示,平安私行的目標不止于此,平安銀行準備在未來兩年中將私行AUM發展到2萬億,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幾個需要突破的點。一是產品,繼續做私行+投行,未來對高凈值客戶還要加上個金+團金,還有海外的離岸產品,這是目前平安銀行私行產品還相對薄弱的,目前正在加強,對于未來的2萬億目標,平安有信心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做好升級。
為何猛提撥備?
今年中報季,銀行業的常規操作是大幅集體撥備,平安銀行也不例外,上半年較上年末上升31.81個百分點至214.93%,令平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從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一躍超過平均水平。
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在發布會上表示,過去三年在去風險、調結構的努力下,加大主動暴露不良,對公的歷史包袱可以說已經全部出清了。在疫情影響下,超預期的是,今年上半年對公不良下降(0.57個百分點),全行不良生成率1.6%,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平安銀行資產質量很好的通過了疫情的壓力測試。但由于整體銀行業面臨的外部形勢比較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主動加大撥備,提升風險抵御能力。
另外,對后續撥備覆蓋率的調整計劃,郭世邦指出,會繼續參照同業水平和外部經濟形勢,合理確定撥備水平。
對于未來三年的零售轉型新階段
對于新的三年規劃,平安銀行對其描述為:“將按照新的‘3+2+1’經營策略,進一步明確路徑,清晰打法,零售業務抓好信用卡、私人銀行、數據中臺三大突破口,對公業務打響新型供應鏈、票據一體化、統一客戶經營平臺、復雜投融、生態化綜拓‘五張王牌’,以科技、生態、渠道三大賦能驅動銀行新三年資產負債轉型。”
而在謝永林一個小時的主題演講中,都在圍繞這一轉型規劃的核心——科技展開。謝永林將平安銀行這四年科技的投入比喻為打地基,這也是平安銀行下一步得以“平地起高樓”的重要基礎。
謝永林表示:“我認為平安銀行正在進入臨近發生正向回報的一側。隨著平安科技能力越來越強大,傳統銀行的發展邏輯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更多金融科加科技的新商業模式會改變傳統銀行的競爭賽道,面向未來,科技依然是我們重點投入的領域,要我們相信布局科技,布局未來。”
“所以,第一,我們要快速推進新核心系統的迭代升級,確保信息安全。第二,平安還要持續生根核心基礎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人工識別等,這些基礎科技要跟上,要盈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方法,要有毅力,要有人才,要有機制。 ”第三,未來的金融一定開放融合。我們的科技系統要將銀行的核心能力通過原子化的方式融入到外部合作伙伴的場景當中去,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金融與實體經濟密切結合。”
謝永林進一步表示,未來三年,平安銀行在業務上的目標是要重塑資產負債表,打造數字銀行、平臺銀行、生態銀行三張名片,打造低風險、低成本、穩收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平安銀行有信心在新三年借助我們集團的科技優勢,在下一個發展周期中,穩健起飛兌現承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