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老盈盈 9月1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000001.SZ)召開了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2020 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 783.28 億元,同比增長 15.5%;同時,加大提升撥備覆蓋率,從而導致凈利潤下降,實現凈利潤 136.78 億元,同比減少 11.2%。發布會上,針對凈利潤下降、為何加大撥備計提、不良資產等問題,平安銀行高管一一做了回應。
零售凈利潤下降 私行兩年目標規模達2萬億
2020 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增長因疫情受到一定影響,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433.53 億元,同比增長 12.3%,但是零售業務凈利潤 74.80 億元,同比下降44.5%。
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表示零售業務凈利下降的最大原因是疫情。疫情影響幾個方面,第一,逾期和壞帳,平安銀行的壞帳在疫情下有比較顯著的增加。第二,影響新的發放,信用卡余額和新一貸余額沒有增長,因為在控制存量壞帳,疫情爆發的時候,風險政策大幅收緊,包括信用評分要求都提高了,發放也減慢了;下半年風險質量可能有一個反轉,發放也會增加。
在零售業務中,私行業務得到較快增長。截止2020 年 6 月末,該行財富客戶 88.27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13.3%;私行達標客戶25.11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16.7%,其中私行達標客戶 AUM規模9,230.5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5.8%。
對于原因,蔡新發表示首先是產品升級,保證產品全覆蓋;第二是人員隊伍能力升級,包括數量和質量,2018年底服務私行客戶的PB客戶經理只有100多位,現在超過1000位,過去服務財富客戶只有1000多名,現在達到4000多名;在質量上,隊伍能力也升級了,從前賣固定收益產品,到現在公募、私募、法務、稅務整個業務能力都在升級。第三是綜合金融模式升級,平安集團內有幾萬名非常頂級的壽險業務員,他們有一大批私行客戶,他們把客戶推給私行,相當于流動私行中心;第四是改造業務流程,主要利用科技化手段,所有私行客戶合格投資者認證、銷售購買和適當性管理均能實現全線上化管理等等。
“我們準備用兩年時間讓私行的規模達到2萬億,這個過程中還有幾個要突破的點:一個是產品方面,我們希望打造私行+投行,還有個金+團金,至于海外離岸產品,這是我們的短板,在加強。”蔡新發說。
為何撥備計提這么多?
2020 年上半年,該行撥備覆蓋率達214.93% ,同比增長31.81個百分點;計提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 384.91 億元,同比增長 41.5%,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計提減值損失 323.02 億元,同比增長 36.9%;不良貸款率1.65%,與去年同期持平。
“二季度的撥備比一季度多了66億。上半年為什么提了這么多?我們主要考慮去風險、調結構,同時應對外部形勢,所以加大撥備計提。過去我們撥備覆蓋率的目標低于同業,上半年已經達到215%了,已經高于同業,同業6月末是211%,我們比同業平均水平略高。”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說道。
他還對不良資產處置問題進行了闡釋,這分為增量和存量業務。首先是增量這塊,這幾年一直堅持審慎風險偏好,并且根據經濟形勢保持風險微調靈活性,聚焦重點領域一直是十大重點行業、幾個重點區域、突出的重點產品,今年要打造新型供應鏈,幫助小微企業突破。第二是管好存量,強化智能預警天眼,隨著預警前瞻性不斷提升,工作量比過去下降了50%。
“我們有一個專業化清收系統——特管事業部。我本來擔心今年上半年疫情,人不能出去,很擔心今年完不成任務,疫情倒逼我們進行了線上化改革,線上化完成后,反而上半年突破了去年清收水平。今年特管這塊,不僅清收線上化,而且管理智能化,通過APP管理團隊、管理業績,過去都是要通過線下開會,尤其是打造特管生態圈;現在投資人、服務機構、包括律所、催收公司、交易所都在生態圈里,隨時可以通過線上舉辦產品推介,以前舉辦線下推介,一個季度舉辦一次,次數多了人力成本也比較高,現在線上推介的形式就比較多了。”郭世邦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