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
“穩貨幣”階段全面開啟。
8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金融支持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
實際上,從近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節奏、力度來看,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基調,更加靈活適度,強調精準導向,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已成業內共識。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央行將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中小微、制造業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目前宏觀形勢企穩向好,但金融仍需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貨幣政策靈活適度,聚焦小微、精準滴灌,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將成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和金融工作的重心。
貨幣政策結構性直達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國常會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措施,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前7個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力度明顯加大。下一步,要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
疫情防控期間,金融系統積極采取多項政策措施,加大貨幣信貸投放。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2.8%,增速都明顯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復蘇,貨幣政策也已基本回歸常態。
8月17日,MLF招標利率保持不變,增量續作7000億元(8月到期量為5500億元,凈增量為1500億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近期央行頻頻釋放下半年貨幣政策“總量適度、精準導向”的信號,也讓市場普遍對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的缺席有了準備。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未來央行貨幣政策的重點將進一步從“總量擴張”轉向“精準導向”,以直達工具為代表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是主要發力點,降息降準概率下降;即使運用這兩項貨幣政策工具,下調幅度也會遠低于上半年。同時,考慮到未來經濟運行環境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為推動經濟增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6.0%左右)靠攏,夯實穩就業基礎,下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高度靈活性,轉向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很小。
“若下半年外部環境對國內經濟復蘇產生較大擾動,作為儲備政策的一部分,未來也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降準的可能。綜合經濟走勢以及今年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判斷,我們認為,下半年降息、降準的時點有可能落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王青稱。
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
“今年,金融系統將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我們將落實落細各項金融紓困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目前,人民幣貸款余額是165萬億元,貸款利率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就是1.65萬億元,再加上減免一些收費項目,完全有條件實現讓利1.5萬億元。”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
而對于金融系統向企業合理讓利,此次國常會也給出了建設性路徑。國常會提出,支持中小銀行運用大數據進行有效銀企對接,疏通傳導機制,擴大企業受益面。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確保小微企業全年融資量增、面擴、價降。嚴禁銀行亂收費。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
“讓中小銀行更加聚焦服務小微企業發展,不能用傳統的信貸和風險管理模式,還是要積極探索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來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從而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睖乇蚍Q。
8月17日,MLF操作利率不變,8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有可能隨之保持不動,但在業內專家看來,企業一般貸款利率下行趨勢并不會改變。
王青認為,即使下半年政策利率未做下調,在今年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其中利率下行讓利幅度要達到9300億元的目標下,銀行對企業的一般貸款利率、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的普惠貸款利率也將保持較快下行勢頭。這既是精準滴灌效果的具體體現,也能對推動實體經濟復蘇、穩定就業市場發揮關鍵作用。
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強調,實際上,LPR與MLF利率的點差不完全固定,體現了報價行報價的市場化特征。LPR改革有效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6月各類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利率、結構性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這意味著即使MLF招標利率保持不變,銀行在存款端的資金成本下降也可能推動LPR報價下行,從而改變2019年9月以來1年期LPR報價與1年期MLF招標利率的點差固定在90個基點的局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