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近兩年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尚未正式出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該《辦法》的試點企業之一,近期,招商局集團高層人事迎來新的血液,人保集團原董事長繆建民調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具有金融系統工作背景和經驗的一把手,在招商局歷任“掌門人”中尚屬首次。
無獨有偶。2020年以來,中信集團高層人事亦有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鶴新調任中信集團董事長。
中信集團與招商局集團同為金融、實業雙輪驅動的大型中央企業,作為金融系統官員,此次朱鶴新上任,在中信集團歷任董事長中亦屬首次。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番人事變動指向明確,除了繼續防范金融行業系統風險,也意味著,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即將出臺,首批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即將誕生。
公開簡歷顯示,招商局集團、中信集團原董事長李建紅、常振明均為1956年生人,2020年都已過法定退休年齡。
記者梳理發現,繆建民系招商局集團自1872年創立以來,25位“掌門人”中唯一一位具有金融工作背景的“掌門人”。此次繆建民入職招商局集團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意義重大”。
而在此之前,招商局集團分管港口物流的副總胡建華升任為總經理。招商局集團已確立了董事長金融背景、總經理實業背景的領導體系。
中信集團領導層也進行了金融與實業的調整搭配。除朱鶴新履新外,一汽集團原總經理奚國華也已調任中信集團總經理。
有媒體報道,朱鶴新于2020年初才完成了組織考察。剛滿52歲的他,是央行同級別領導中最年輕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朱鶴新在央行的工作職責中就包括對金控集團監管規則的制訂、對各種金融亂象的研究和整治。在任職中信集團時,朱鶴新稱,來中信集團工作,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經濟金融發展和國企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開創中信發展新局面”。
上海財大500強企業研究中心教授、國資國企改革專家宋文閣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團、中信集團董事長履新調整,時任兩位原董事長分別過了法定退休年齡,應屬于正常的人事調整安排。
對于兩位新任董事長的安排,宋文閣表示,“新任兩位董事長均有金融專業背景,說明了中央組織部對于金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進行了綜合考量,尤其是他們的金融專業背景。選好用好國有金融機構黨委書記、董事長,切實加強黨對國有金融企業的領導,規范金融資本管理,提升金融資本效率效益,特別是對于金融控股集團監管、運營及風險防范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本次的重大人事安排,或為以后對金控集團的改革、監管及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在2018年11月,央行選取招商局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北京金控集團、螞蟻金服、蘇寧云商集團等5家機構作為模擬監管試點,彼時,央行辦公廳主任、金融穩定局局長周學東曾表示,該監管辦法力爭于2019年上年正式推出。
2019年7月26日央行發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比而言,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公開征求意見,2018年4月就正式發布,歷時僅半年。但《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已滿一年,正式文件卻遲遲沒有下發。
對此,全國著名國企改制重組專家、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祝波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辦法》目前仍未正式出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為《辦法》本身是一個不小的改革,涉及非金融企業控制的金控公司,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益格局,相對來說挑戰性更大。同時,也與今年以來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變化有很大關系。
祝波善同時也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團和中信集團高層領導安排采用金融和實業背景的搭配方式,無論是從專業結構還是思維方式,對金控企業而言,無疑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排,將為兩家企業接下來的金融控股方向打好基礎,也為《辦法》出臺是否能真正運作到位或者達到預期,進行嘗試和探索。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招商局集團和中信集團的高層人事布局,或將作為后續金控企業監管推廣提供范例。金控監管辦法真正的目標,應將部分野蠻生長、不規范運作的民營金控公司關在門外。除了防風險這個主要目的以外,以此次金控監管辦法為契機,建立以央行為核心的傘形監管體系,促進我國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2019年招商局集團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實現營業收入7144億元,同比增長9.9%;利潤總額1631億元、凈利潤12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8.3%。
目前,中信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連續第12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位居第126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