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南方財經全媒體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中國資管年會“低利率與大眾理財主題論壇”上,瑞銀資管上?偨浝黻愓慢堅趫A桌論壇表示, 資管新規后,打破剛兌、資產凈值化促使更多的投資者反思收益和風險的配比,不再盲目追求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同時,理財機構也應該提供更加多樣的產品滿足客戶的資產配置需求。
從盲目追求“高收益”到理性看待“低收益”
陳章龍作為一個外資機構的管理者,從國際市場的角度觀察中國,他認為這么多年以來,中國市場開始逐漸與海外市場趨同。以前,國際市場投資者的需求跟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國內的投資者需求差得很遠。比如,早些年信托有較高的收益率,再加上很多投資者覺得所謂的剛性兌付是保本保收益的。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凈值有波動風險的產品拿到國內來,投資者都很難接受。
陳章龍以日本市場為例,“當時在日本市場長期以來都是負利率,隨便發一只產品,反響都非常好,非常受投資者歡迎。因為在日本市場上高收益債券可能收益連1%都沒有。如果有3%的年化收益率,又是經過管理人精挑細選的投資標的,就會很受歡迎。相比而言日本市場,中國發行的債券,其風險和收益率,簡直太有吸引力了。”
陳章龍觀察到,從資管新規頒布以來,這個現象在慢慢變化。很多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率變得更加相匹配這類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慢慢受到投資者的認可,這跟國內市場大的環境變化,特別是資管新規以后,剛兌打破、產品凈值化改造是密不可分的。投資者開始認識到,哪怕是每年3%的收益率,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的大和小、高和低而已。陳章龍覺得這個趨勢從今年年初,特別疫情以后,變得更為明顯。上半年疫情的情況下,市場經歷了很多的波動,小周期。股市收益也不錯,但是風險一直存在,疫情下的市場波動促使更多投資者反思收益和風險的配比。
陳章龍認為整個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向正在經歷向國際化接軌的過程。
在中國的產品和策略布局上,陳章龍認為海外市場與中國機構在做的事情驚人的相似。舉例來說,部分犧牲流動性換取比較好的投資體驗、比較好的投資者回報,是海外市場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例如在香港、新加坡市場,會有很多的定開債的產品,主流期限是三年、五年。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也會做一些臨時的開放。這些產品非常受到渠道、客戶的歡迎。即使現在,對于在香港、新加坡這些市場發的定開債產品,投資者認購的熱情仍然和在三、五年前國內投資者在網上搶購理財產品一樣高。
可考慮配置對沖基金
陳章龍認為,市場預期收益率會進一步再往下走。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通過定開型的固定收益策略來鎖定長期的收益,率不用擔心持有的組合受到市場周期的影響,避免利率風險。
另外在低利率或者利率形成的機制相對市場化、自由化的環境里面,投資者會有各種各樣的配置需求,覆蓋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因此需要把各種不同資產類別設計成不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給投資者。
“比如說瑞銀在海外除了常規的股票、固收這些產品,也做了很多另類資產投資。包括在海外把對沖基金看成一個很重要的另類資產,找一些跟大市相關度比較低的對沖策略來做成組合。這種模式在海外也非常受到渠道客戶的歡迎。瑞銀資產管理是全球第二大對沖基金FOF管理人,這跟背后有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平臺是有關系的,說明這些個人客戶、私人銀行客戶、財富管理客戶有非常大的配置需求。除此外,還有私募股權,也叫非公開市場投資,比如,做房地產的管理,收購農場等!
陳章龍表示,由于目前平臺牌照關系,瑞銀在國內所提供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僅限于證券投資但是公司力圖在現有的業務體系下,盡可能的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給到投資者。
“在整個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預期更多的資金從原來固收類、投資者認為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分流到權益,例如股票基金等。再接下來是配置類產品,比如 ‘固收+’!标愓慢堈f。
陳章龍分享到,在海外整個大的資產配置條線,一般的做法是從高風險到低風險、高收益到低收益,進行配比。“打個比方去茶餐廳吃飯,配好了A、B、C餐,必有一款適合你的!蓖ㄟ^不同的大類資產配置,目前國內主要以股和債配置為主。海外更加豐富一些,未來可能的情況下,會再配置一些屬于證券類的“另類投資”“比如國內的對沖基金。
陳章龍認為,高波動、高收益率以及低波動、穩定收益率這兩類產品目前比較受國內個人投資者歡迎。對于中間平衡類型的,客戶接受的時間會長一些。另外他們也會借鑒一些海外的做法,比如推出對沖基金,以FOF的形式解決投資者不知道怎么配置各個不同的子策略的問題。因為對沖策略太過豐富,如果不是專業投資者,沒有辦法精準地根據不同的市場周期做配置的主動切換。這個思路是為了讓投資者投產品的時候更便利更輕松,而不是為了追求投資收益而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最后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陳章龍認為外資機構相對比較容易應對資管新規帶來的變化,因為外資機構可以挑選在全球市場最為旗艦的策略,再從這些策略里面挑選那些在國內市場有充分市場需求的,能夠本土化的策略來推向國內市場。這也是利用在全球的平臺優勢,外資機構在國內市場一定要專注作好自己的優勢領域。
“海外市場目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海外市場一些渠道的客戶,他們所喜歡的產品,他們所喜歡的策略,可能有一些是能被現在是國內市場接受的,也有一些可能對國內市場來說是陌生的。陌生的東西可以本土化,還是要早一點去播種、早一點去培育。同時,我覺得也有一定的供給側引導的作用!标愓慢堈f。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