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能通過在線平臺,與大家一起回顧上市銀行過去一年轉型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展望上市銀行的未來發展趨勢,探討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作為此次“2020中國上市銀行發展論壇暨《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線上發布系列主題演講活動”的主辦方,我謹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向支持本次論壇的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張健華行長、中國銀行研究院陳衛東院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陳彩虹教授、德勤中國吳衛軍副主席、中泰證券研究所戴志鋒所長等發言嘉賓表示真誠的感謝,向此刻在線上的銀行和專業機構的代表表示熱烈歡迎!
2020年是《中國銀行業》雜志社出版、發布中國上市銀行系列分析報告的第五個年頭。中國上市銀行發展論壇已經發展成為銀行業研究成果展示、經驗分享、思想交流與碰撞的平臺。受疫情影響,本年度論壇采用線上直播發布暨系列主題演講活動的形式。雖然召開形式不同,但論壇精神不變。我相信,本次論壇的精彩程度將不遜往年。
上市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排頭兵,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金融力量。截至2019年末,中國上市銀行數量已達51家,包括6家大型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6家城商行和10家農商行,其中4家位列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13家入選全球金融500強。根據2019年年報數據,中國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96.4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91%,占商業銀行總資產合計數的比例為82.04%。可以說,上市銀行是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國家金融穩定的基石。
下面,我拋磚引玉,與大家分享《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的要點和精華。
一、上市銀行經營穩中有進,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
總體來看,2019年上市銀行經營可以用“穩中有進”來概括。從“穩”的方面來看,上市銀行業務規模和經營效益穩步增長,銀行經營不斷回歸本源,實體經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資本充足水平持續提升,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從“進”的方面來看,上市銀行深化零售金融轉型,重塑公司金融戰略,布局理財子公司,加快數字化建設,積極參與對外開放,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而言,51家上市銀行2019年度業績主要呈現以下幾個亮點:
一是資產和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上市銀行信貸投放力度繼續加大,同業和非標資產持續壓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2019年末,51家上市銀行發放貸款共計107.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02%;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為48.51%,較年初提升3.11個百分點;同業往來資產合計占比4.84%,相對于年初下降0.8個百分點。
二是存款總體規模保持平穩增長,負債結構進一步改善。上市銀行增存穩存效果顯著,存款來源多樣化,同業負債持續壓降,負債結構得到優化。2019年末,51家上市銀行存款總計134.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81%。從負債結構看,存款占總負債的比例為70.02%,較年初增加了2.05個百分點;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占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11.74%和13.48%,較年初下降了0.41和1.19個百分點。
三是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平穩,抵御風險能力提高。上市銀行通過實施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核銷等多種方式豐富了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加大了不良貸款的壓降力度。2019年,51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總計為1.56萬億元,增速較2018年下降2.26個百分點。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6%,與年初基本持平。
2019年末,51家上市銀行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46.01%,較年初提升11.43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7%,較年初提升0.19個百分點。上市銀行在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的同時,通過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多種方式進行資本補充,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四是息差利差擴大,銀行運營挖潛效果顯著。2019年,51家上市銀行平均凈息差和平均凈利差分別為2.27%和2.21%,較上年分別提高0.11和0.15個百分點。隨著銀行精細化管理的推進,銀行運行效率提升成效明顯。2019年,51家上市銀行平均成本收入比為29.34%,同比下降1.27個百分點。
五是零售金融轉型持續推進,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增強。2019年,51家上市銀行零售貸款總額合計43.3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06%,高于總貸款增速3.04個百分點;上市銀行零售存款總額總計58.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47%,高于總存款增速3.66個百分點。
2019年,上市銀行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戰略,持續完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加強數字化普惠金融生態系統建設。2019年,6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3.2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5.5%,超過同期全部貸款增速25.31個百分點;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浙商銀行等6家上市股份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共計1.43萬億元,同比增速18.54%;江蘇銀行、中原銀行、天津銀行、鄭州銀行、江西銀行、貴州銀行、青島銀行(002948,股吧)、蘇州銀行(002966,股吧)和瀘州銀行等9家上市城商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3809億元,同比增速27.91%。
六是金融科技深度應用,全面賦能銀行數字化轉型。擁抱金融科技,實施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上市銀行共同的戰略選擇。2019年,上市銀行繼續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大中型上市銀行平均科技人員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資金占營業收入比例約為2%。在基礎平臺建設、數字化零售金融、數字化公司金融、數字化同業業務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
盡管2019年上市銀行經營業績可圈可點,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為嚴峻,全球產業鏈脫鉤的風險日益顯性化,不僅進一步增大了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對中國銀行業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導致部分行業經濟活動暫時性停擺,給銀行經營和風險管理帶來空前挑戰,銀行累積的信用風險急劇上升,也使預期損失模型的應用和信貸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成為難點。一方面,銀行業要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各項沖擊,執行支持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國家政策,全力以赴促進經濟社會恢復正常循環;另一方面,銀行業不良資產上升的壓力增大,息差進一步收窄,撥備計提力度加大,盈利增速趨降,上市銀行需在“穩增長、調結構、助實體、控風險”之間把握多目標的動態平衡。如何做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值得包括上市銀行在內的銀行業深入思考。
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不斷提升綜合化服務能力
今年是我國決勝脫貧攻堅和“十三五”收官之年。7月底,中央召開會議,決定10月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展望“十四五”,中央對國內外局勢作出了“三個仍然”的重要判斷。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中央強調,“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個重大判斷,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要求我們把發展的著眼點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來,更加重視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均衡。這些論斷,為上市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報告認為,展望2020年,上市銀行將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調整優化業務結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進一步重視全面風險管理;完善價值銀行體系,資本管理更加精細化;聚焦要素市場化改革重點,加快理財子公司發展;推動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發展,實現科技賦能下的敏捷轉型。上市銀行要做好“六穩”“六保”排頭兵,不斷提升金融綜合化服務能力。
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業務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對于上市銀行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應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貸投放向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傾斜。有效管控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度,把握新舊動能轉化市場機遇,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戰略重點區域的信貸投放力度。第二,交易銀行將在修復產業鏈中發揮重要作用。交易銀行業務涵蓋支付結算、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和資產存托管等方面。在疫情后期產業鏈修復過程中,大型企業對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等高附加值業務的定制化需求增加,中小企業對支付、跟單貿易、信用證業務等基礎性業務需求加大,這將推動上市銀行相關的交易銀行業務實現較快發展。第三,普惠金融擴面增量提質。上市銀行將通過增強小微金融線上化和綜合化服務能力,推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小微貸款風控能力,增加小微貸款規模,擴大小微企業服務覆蓋范圍。
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全面風險管理愈加重視。2023年1月1日是《巴塞爾協議III》標準的執行時間。上市銀行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從信用風險管理向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轉型,根據區域、行業、客戶和產品的特點,加強信用風險、集中度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風險指標體系的全覆蓋監測;持續優化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實現由“層級管理”向“垂直、集中、獨立”管理方向轉變,建立綜合與專項相統一的風險管理運作機制;優化風控模式,提高以風險量化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技術,推進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和管理工具應用,提升風險預判和管控能力。
三是提升銀行價值創造水平,加強資本精細化管理。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上市銀行應實現從“規模銀行”向“價值銀行”轉變,對上市銀行的評價也應實現從“規模增長速度”向“價值創造能力”轉變。上市銀行需要高度關注市值管理、提高資本運用效率,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建立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業務增長模式,以精細化資本管理推動商業銀行輕型戰略轉型。
四是要素市場化改革重點聚焦,理財子公司擴容加速發展。疫情期間,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確,將進一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進一步增強理財子公司數量。未來,部分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總資產及非保本理財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銀行有望優先批設。上市銀行的理財業務在向理財子公司轉型的過程中,將實現從傳統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轉向大類資產配置,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愈加緊密。
五是加大科技賦能力度,優化銀行數據治理。金融科技賦能,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模式的改變,更需要輔之以相關的組織創新、流程變革和企業文化變革。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的有效融合,需要突破銀行傳統組織架構的約束,打造銀行的敏捷能力。未來,大型銀行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將不斷加大,數字化轉型亦將實現跳躍式發展;中小銀行由于變革的徹底性和對科技的投入力度不同,將導致數字化程度的分化。
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已成為銀行未來致勝的核心“資產”和競爭力,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多措并舉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是上市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推進的關鍵。要通過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彌合外部數據鴻溝,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加強數據分析應用;完善客戶個人隱私保護機制等舉措,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發揮數據內在價值,加強合規意識。
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是國家針對當前新形勢提出的要求,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主要著力點。上市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銀行業的排頭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部門要求,緊扣“六穩”“六保”要求, 進一步落實落細各項金融紓困政策,把穩企業保就業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更好結合起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全力以赴促進經濟社會恢復正常循環,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