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某建設公司負責人張總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公司近期接連中標了A區電纜溝工程及重復接地施工項目、B地塊電力管溝工程項目等多個項目,發愁的是由于疫情影響及公司規模等因素,公司預收賬款經常無法及時到位,面對新項目公司的流動資金一時捉襟見肘。
正在張總焦急地思考辦法的時候,接到了來自江蘇銀行的電話。原來江蘇銀行客戶經理了解到這家公司的情況后,主動與張總聯系,并向其介紹了可以直接在手機端辦理江蘇銀行"隨e貸"產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總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進入"江蘇銀行隨e融"平臺,點擊"獲取額度",短短20秒張總就獲得了100萬元信用額度,并在當天支用了貸款。
張總對江蘇銀行隨e融的智能、高效、便捷印象深刻,"沒想到不用下載注冊、不用繁瑣操作、不要紙質資料,手機人臉識別、智能確定身份,一鍵就能獲取額度,用隨e融辦貸款太簡單快捷了。"
商機轉瞬即逝,在準備抓住商機的時候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或便捷的融資方式,顯然能讓小微企業對未來的經營更有底氣、更有信心。為實現"讓融資不再難"的目標,江蘇銀行推出一站式智慧金融服務平臺"隨e融","極簡、極快、極美"地給于小微企業信貸支持,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快、選擇更簡、審批更精準,切實有效提升小微企業的獲得感。
互聯網時代極大地改變了金融服務的面貌,加之疫情影響,企業和居民對數字化線上化的服務需求更加迫切。依托前沿金融科技,江蘇銀行隨e融以線上形式為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了一款"觸手可及"的融資服務平臺。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方式,客戶均能直接進入江蘇銀行隨e融平臺,不需注冊,直接進入額度測試,輕松獲得融資支持。
記者觀察到,進入江蘇銀行隨e融平臺辦理貸款時,僅有"消費貸"和"經營貸"兩個選項,那么,面對不同類別的小微客戶,江蘇銀行是如何滿足其需要的?
江蘇銀行隨e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于過去讓客戶選擇產品的服務方式,隨e融創新"極簡"服務模式,從客戶角度出發,圍繞"讓服務跟著客戶走"的理念,集成多款面向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升級整合,以后臺模型多元化代替產品多元化,形成統一服務入口,讓選擇不再難,可以形象地描述為"不管你是誰,總有一款適合你"。
為了進一步提升審批通過率和精準度,江蘇銀行在隨e融設計中強化金融科技運用,持續深挖"冷數據"價值,實現高水平、高精度的客戶分層。借助精準的客戶定位,進一步在審批時強化多個模型應用,最后比較各方案下的審批結果,將最優服務方案提供給客戶。
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關系千家萬戶,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支持小微企業。江蘇銀行深入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秉持"讓融資不再難"的理念,著力推動智慧金融進化,加大產品創新,將隨e融作為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有力有序。此外,該行還出臺一系列減費讓利、展期續貸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精準有效將金融活水引入小微企業之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