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它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政企銀多方協作。近日,浙江省經信廳和浙商銀行在杭舉行“浙江智造融通工程”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約定,將在未來三年內向全省產業鏈重點項目發放融資不低于1000億元,共同推進浙江省內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和產業鏈融資暢通,助推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省經信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銀保監局及浙商銀行相關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作為業內首倡“智能制造服務銀行”的金融機構,浙商銀行“融資、融物、融服務”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務模式已推行4年,累計服務智能制造企業1700余戶,提供融資支持超3500億元,受到各級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認可。本次與浙江省經信廳的“浙江智造融通工程”戰略簽約,將進一步深化浙商銀行服務智能制造、助力融資暢通工程的各項行動,為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
浙江從制造業起步,以民營經濟、實體經濟見長。2019年浙江省制造業企業近55萬家,創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稅收、三成以上的就業。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支持制造業發展,出臺了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
作為唯一一家總部在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決策,不斷強化服務浙江、服務浙商的使命。近年來,浙商銀行以智能制造特色金融服務為突破口,持續加大對制造企業的資源傾斜和資金投入,深入服務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助力浙江制造強省建設。
自2017年發布“智能制造服務銀行”戰略以來,浙商銀行已在智能制造領域深耕近4年,靶向智能化改造過程中的需求痛點,創新研發履約見證、分期通、訂單通、銀租通等特色服務模式,在業內首創“融資、融物、融服務”的智能制造全流程系統性金融解決方案,全面打造“智能制造服務銀行”。截至目前,浙商銀行已累計服務1700多家智能制造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超3500億元,其中近半數為浙江省內企業。
早在2016年,浙商銀行就與浙江省經信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主動對接省經信廳和各地經信部門,將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模式率先應用于浙江省內制造企業,共同推進浙江制造業提質增效。
目前,浙商銀行已與浙江省內30個縣市區政府或經信部門建立智能制造領域戰略合作,創新風險共擔、成本共降的政企銀合作模式,在新昌軸承、江山門業、永康汽配、樂清電氣、諸暨襪業等多個產業集群落地了批量化智能改造金融服務模式,浙商銀行也因此被國家工信部及浙江省委、省政府頻頻“點贊”。
正是基于浙商銀行此前在智能制造服務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本次浙江省經信廳再次選擇與浙商銀行深化合作,聯合開展“浙江智造融通工程”。浙江省內各縣市的經信部門也與和浙商銀行各級分支機構主動對接,以實現“浙江智造融通工程”的全覆蓋式部署。
根據協議,浙江省經信廳和浙商銀行將在未來三年內,圍繞全省“千億技改”“百項萬億”“四個百項”等產業鏈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和“415”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項目,以項目建設企業主體和產業鏈上企業為服務對象,建立自上而下常態化政銀合作機制;以“三年金融助力1000億”為目標,加速省內制造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助力產業鏈融資暢通,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浙商銀行還將成立“浙江智造融通工程”專業服務團隊,圍繞重點項目投放,在資源配置、績效考核、授信準入等方面制定差異化政策。
會上,顧家集團有限公司、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暢爾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省內重點制造企業,分別與浙商銀行、浙銀租賃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浙江智造融通工程”首批重點支持項目成功落地。
“我們將借助東風、持續發力,與浙江省經信廳繼續深入合作,全面開展‘浙江智造融通工程’,全力為我省重大關鍵性強鏈補鏈項目提供支撐,助力我省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培育和標志性產業鏈打造,全面提升服務浙江經濟質效。”浙商總會創會副會長、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