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萬人排隊退款ofo小黃車一景還未走遠,眾多中小商戶因新冠疫情關門跑路又充斥各大社會新聞版面,預付卡怎么管?
筆者認為,由于美容美發、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分支機構數量眾多,若出現不落實“資金存管”關門跑路情況,消費者追回損失成功率極低,應將單用途預付卡提前到事前監管。
此外,預付卡防爆雷的關鍵仍在資金存管,可參考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懲預付卡跑路,并采用監管科技,進行反洗錢、反逃稅監管。
難題
既要防止預付卡商家“跑路”,消費者維權無門,又要讓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獲得急需資金,兩難之下,湖北省提出,鼓勵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打折銷售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盤活資金鏈,促進商品和服務消費。
一份第三方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體育休閑服務與運動健身類場館總數已突破23萬家,與健身相關度較高的泛健身場館達到18.5萬家。
這些門店的商業模式之一是“辦卡”。例如,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上海共有406家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企業,發卡金額49.81億元,預收資金余額216.09億元,存管資金共計145.09億元,資金存管占預收資金余額的67.14%。
目前,多用途預付卡監管較為嚴格,其申請者大多也是地方知名零售企業,違約者不多。單用途預付卡的監管由商務部門負責,其中又以小型健身房、美容院為主,大多未備案。
隨著移動支付的崛起,微信支付、支付寶接入網聯和銀聯再接入銀行賬戶,央行等支付業務監管部門,已可以實時完成反洗錢等監管。但商務部門不是銀行賬戶的主管部門,即使備案也很難掌握資金動態,更何況大部分單用途預付卡并無備案、在銀行存管資金。
在此情況下,僅依靠消費者的警醒、金融機構的推動,無法解決單用途預付卡資金被卷跑這一社會老大難問題。
實際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有針對單用途預付卡資金存管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甚至部分民營銀行引入Ⅱ類戶預付費消費模式:消費者在商店購買會員卡(預付卡),同時在線開立銀行Ⅱ類賬戶,資金在銀行的監控下完成支付劃轉。表面上看,消費者資金安全性得以保障;銀行拓展了存款來源和Ⅱ類賬戶數量;銀行掌握了商店會員情況、經營數據,可以向商店放貸,解決其現金流問題。
但這類模式面臨幾項難題:一是需要商店的配合,但由于回籠現金流速度不能完全滿足商戶需求,且商戶調動自己存款賬戶的錢總比銀行貸款更快,因此意愿不強;二是僅依靠會員情況,銀行實際仍無法掌握商戶經營情況。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調研276家對接發卡企業發現,超過一半的發卡企業反映發卡越來越困難、資金存管或保險成本太高。
資金存管是關鍵
預付卡防爆雷的關鍵仍在資金存管。主管單用途預付卡的商務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在監管上進行合作,商務部門做好預付卡受理、準入和審批,金融監管部門做好存管賬戶、現金流、個人和企業征信監測,雙方合作嚴格管理預付卡資金流動情況。
對于出現預付卡跑路等情況,可考慮借鑒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披露違約個人和組織,提升違約成本。
同時也可考慮采用監管科技,對于名下注冊公司、現金流有頻繁異動,但均未在監管部門備案的個人進行反洗錢、反逃稅監管。
參考境外經驗,美國預付卡主要是由支付卡公司(或金融機構)發行開放型或品牌型預付卡,預付卡存入銀行的存款是發卡機構的存款,而不是持卡人的存款,并對預付卡存款征收存款保險費用。對于預付卡殘值,為限制發卡機構濫用消費者財產,美國部分州將一定期限內預付卡或其他憑證內的余額看做是無主財產,不能隨意由經營者無償占有,要上交州政府保管。
商務部4月發布《關于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建立異常發卡企業名單制度,摸清風險底數。
此外,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大幅折扣發卡、存管資金異常變動、停止報送業務數據、重大負面輿情等各類風險信息。
商務部提出,將會同銀行等金融部門,嚴格執行對預付資金的存管要求,防止企業違規挪用存管資金。針對問題突出的行業或企業,基于客觀實際,適度增加檢查頻次,對假借疫情影響,違規開展單用途卡發行和服務等行為的,加大執法力度,震懾違法行為,避免形成“破窗效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