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企業久盼真金白銀支持。
近日,首個國家級綠色投資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滬成立,注冊資本885億元。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揭牌儀式中致辭表示,在當前特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情況下,基金首期超額完成募資任務,圓滿完成基金公司注冊,十分不易。
據了解,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是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發起成立,旨在采取市場化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領域。
股東多來自“國家隊”
天眼查顯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股東共有26名,財政部“豪擲”100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11.30%。
劉昆強調,財政部作為國務院授權的國家出資人和基金公司第一大股東,將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決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切實履行好國家出資人職責。
在財政部的帶頭下,多達9家銀行也積極跟投,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合計出資575億元。
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共出資286億元,浙江、湖北、江西、湖南、云南、安徽、四川、貴州各省財政廳均現身股東名單,諸如江蘇省政府投資資金和重慶發展投資這類地方政府引導基金也加入其中。
此外,上海市國資委旗下的久事集團和國盛集團分別出資40億元,并列成為第五大股東,持股各占4.52%。值得一提的是,久事集團董事長過劍飛受命擔任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公司董事長。
參投企業還包括三家國有企業——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上海電氣(601727,股吧)投資、中國節能環保。龍元建設(600491,股吧)集團是唯一一家民營建筑企業,出資1億元,持股比例0.11%。
未來走向何方?
設立國家綠色產業基金呼聲已久,這一提法見諸于多個相關指導意見和改革方案中。早在2016年,由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到,中央財政整合現有節能環保等專項資金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投資綠色產業,體現國家對綠色投資的引導和政策信號作用,如今終于“靴子落地”。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麗麗認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成立,將有效緩解環保行業資產負債率高、現金流差的困境,加快長江經濟帶沿線綠色發展項目建設。環保行業估值有望實現整體抬升。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項目投資、投資管理等。未來將聚焦長江經濟帶沿線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綠色發展重點領域,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推動綠色發展中發揮好示范作用。
劉昆表示,公司要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投資能力,加強基礎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要充分發揮部門、地方在綠色發展方面的信息資源優勢,加快項目儲備,推動基金盡快開展投資業務,盡早發揮效益。
當下,國家推進打造環保龍頭的目標明確,就在同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組織開展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到2025年,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培育一批綠色產業龍頭企業,綠色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對全國綠色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點評認為,基金首期重點投入長江經濟帶沿線摸索經驗后,未來會拓展到更多地區與投資領域,同時初期以項目投資為主,后續有望通過對優質環保公司的股權投資帶動民營領域投資,環保龍頭公司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的雙重機會。
最新評論